互联网

李欧文,用“诗意”记录一座城市

来源:    作者:      2019-09-05

导语:

  引言:

  在摄影圈中,李欧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从小走南闯北,生于成都,长于新疆、浙江,现居北京,拍摄游走于世界各地;另一个是他总以一袭白衣示人、笑称自己“有点精神洁癖”的“上升处女座”。


李欧文

  这两个“标签”细想起来有一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之后的返璞归真——见闻越广博,越会让自己呈现看似不抢眼的纯白底色,简单、包容,反而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延展力。

  这种心境也会让他对拍摄对象和场地的选择有独特的标准,众生皆精彩,仿佛缤纷的色彩,只有在不抢镜却又有内涵的背景纸上才能充分呈现,实现他一直坚持的,摄影是一场“见天地、见众生和见自己”的旅程。

  按照这样的原则,能入李欧文“法眼”的场地不多,他也坦言从以往的拍摄经历来看,新疆以自然取胜,北京、江浙各有千秋,但共同的是地域特征非常明显,往往容易“抢”了“众生”的风头。若论起来,还是上海更上镜,有年代感也有地域特征,可又都不张扬,适合做底色也适合做主角,典型的名模才有的包容气质。

  正文:

  见天地:站在高处,才能发现理想中的好地方

  每每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或空间,他会选择一个制高点进行观察,比如在北京,市内可以上国贸三期,在80层观景台看城市的天际线;户外他会去香山,在半山腰看北京城的灯火通明,来感受这座城市的性格特质。

  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他发现了上海的8号桥。“有一次在上海拍摄,主题是关于文化创意的,需要与此相关的一个场地,找了几处都觉得差强人意,最后在上海一位本地摄影师的指点下,我爬上了8号桥园区对过的一座高楼。”


上海8号桥

  李欧文回忆说,一般的创意园区多是低矮建筑,站在高处看的时候就没有层次的错落感,而8号桥不一样,即便是爬了几层楼,还有一些有设计感的桥就那样直接地“冲”到眼前,让头脑中的一些视觉构想马上就有了落地的可能。“下楼之后,又让助理查了一下8号桥的来历,才知道这里是上海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后经改造成为了现在全球知名创意品牌林立的园区。”有故事可讲,有历史可以品鉴,李欧文随即拍板,就将8号桥作为这次拍摄的主场地。


上海8号桥

  “站在高处,跳脱出来换个维度看世界,就会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体验者,和他人、和别的生物相比,并无高下之分。你会知道天地很大,然后无限放小自己——你的那个小圈子、那些小心思根本不值一提,无论是工作上的争权夺利,还是生活中的锱铢必较。”

  城市如人,登高望远时随着视角的转换会让自己瞬间明白真正的拍摄需求,才能发现理想中的好地方。“那种‘好’’所带来的冲击就像是与老友相见时的兴奋,无需多言,彼此熟知,相看不厌。’”


8号桥凹凸不平的外墙显得刻意为之却又很精致

  见众生:拍人最好玩就在于每个人都是鲜活的

  李欧文拍过很多人,既有大牌明星艺人:巩俐、李冰冰、高圆圆、姜文、张艺谋……也有你我身边的普通人。生于1988年的他,于去年自己30岁时,干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举办了一场名为“三十而立”的人物摄影展,拍摄了88个来自不同职业、不同生活背景1988年生人,去讲述他们的故事。


上海8号桥街区

  摄影不仅能记录下眼前这个活生生的人此时此刻的状态,也能照出他过往岁月留下的痕迹。这是李欧文看来,拍人物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摄影最大魅力之处。

  “每个人都是鲜活的,有人灵动、有人优雅,有人忧虑,有人高冷,也有人有很多面。我每一次拍摄,都用心去感受,去交流,去记录。”对李欧文来说,一次拍摄,就是一次“见众生”的过程,去走进他人的世界,去感受人的丰富性。


上海8号桥红砖外墙

  人的丰富性一方面可能是天性和经历共同作用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不一样的环境中迸发出了埋藏已久的潜能。

  在李欧文的镜头里,有人对着超过10米高的攀岩墙壁叹气,有人看着橱窗里的设计品满眼好奇,也有人忍不住跳起来轻轻跃过了场地中障碍物,跳起的高度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摄影师对此却并不算吃惊,换个环境,人的表现不同,这是他经常遇到的情况。


三邻桥攀岩体验馆

  “在三邻桥这样的环境中,大部分人都会忍不住对着那些体育和休闲设施跃跃欲试,这很正常。”李欧文提到的三邻桥,是这次拍摄的场地所在,地处上海宝山、静安、虹口三区交界,由老工业基地(原上海保温瓶厂)摇身一变成为体育文化公园,服务周边居民,丰富文体生活,在设计上则更突显了人是空间中最重要的元素这一理念。


三邻桥保留的上海保温瓶厂烟囱也成为新打卡地标

  在李欧文看来,这样的改造活化了城市空间,而他也通过借助模特与空间的互动,用镜头生动记录下这种活力。“让人们发现未知的自己,这是摄影和环境一起创作的结果。”


三邻桥外广场


三邻桥里的不同运动业态适合不同年龄段市民

  见自己:时尚就是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看见世界、走进他人的过程中,李欧文也达到了某种“见自己”的境界。他表示,“做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是最难的。

  而作为一名时尚摄影师,“做自己,做更美好的自己”,也是他认为的时尚的核心精神。“所谓时尚潮流,复制也好,追逐也罢,都只能取其表象。真正的时尚,我认为还是人内在精神的传递——你能不能看到自己,做好自己。”

  他举了一些“时尚”的生活方式,比如有人约会爱牛排配红酒,有人爱看展览、听歌剧,也有人一有闲暇到处旅行……这种被戏称为“别人的朋友圈”的生活,有人沉浸其中,也有人冷漠无感,“其实没必要都和别人生活得一样。看似‘时尚’的生活,归根结底也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

  对“诗意摄影师”李欧文而言,这也是他所追求的城市中的一处“诗意”空间,一种生活与工作、与健康的结合。

  他说自己的理想是40岁退休,然后离开都市里的钢筋水泥,去一个门前有流水、有山、有草原的地方,拥有一座带有小院儿的房子。

  “很多人生活得太压抑,太疲惫,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社会现实确实令人焦虑,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每个人其实都可过得更自在,放松一些。”

  这种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态度,似乎也让人对他先前提到的“诗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