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金融科技巨头上市潮背后:揭秘蚂蚁、马上消费的“技术底色”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0年09月23日 11:26

导语:从被受理到成功过会,蚂蚁集团上市获批仅用时25天,堪称闪电速度。而在上市前夕,蚂蚁又将一张消费金融牌照收入囊中。

从被受理到成功过会,蚂蚁集团上市获批仅用时25天,堪称闪电速度。而在上市前夕,蚂蚁又将一张消费金融牌照收入囊中。

9月17日晚间,蚂蚁集团筹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不出意外,蚂蚁消费金融将成为第28家消费金融公司。

几乎同时,注册地也在重庆的另一家头部持牌金融科技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获银保监会批准,将向A股上市发起冲击。横空出世的蚂蚁消金和马上消费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交汇,强劲的科技实力则构成了两者的共同底色。

合规经营,消费金融牌照价值凸显

蚂蚁集团对消费金融牌照的渴望由来已久。

虽手握小额贷款牌照,但早在2018年,便有媒体传出蚂蚁集团正在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而直到两年后消息才正式落地。

事实上,消费金融牌照含金量仅次于银行牌照。从资金筹措渠道、杠杆率等角度来看,消费金融牌照的申请门槛远高于小贷公司等牌照。

相比于传统小贷、互联网小贷等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广,可线上也可线下,还包括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销售消费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等内容。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等。此外,相比互联网小贷通常1-3倍的杠杆,消费金融具有10倍杠杆的优势。

蚂蚁补齐消费金融牌照,将有助于拓展蚂蚁集团的现有业务,而依靠背后强大的股东阵容,蚂蚁消金在获客、引流、定价、风控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未来消费金融业务想象空间巨大。

业内人士认为,蚂蚁集团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消息或进一步提升上市估值,或将为其上市的募资目标再度增加一定的砝码。

现实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判断。9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集团估值提高至2500亿美元,IPO融资目标将提高到350亿美元。

作为稳扎稳打的正规军,马上消费成立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在马上消费创始人、董事长赵国庆看来,持牌经营有利于金融科技公司更加合规发展,能够更加规范、高效、良性、高质量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释放动能。

如果马上消费成功上市,对于行业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或为持牌金融科技公司的直接上市带来标杆意义,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势必将更有效服务于消费,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升级。

科技实力构筑“护城河”

从招股说明书中,我们可以窥探出蚂蚁集团金融科技赋能的秘密:26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产品,18项世界级和国家级核心技术奖项,以及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26279项专利或专利申请,其中6382项已经获得授权。不仅如此,未来蚂蚁还将重点研发的核心技术领域包括大规模共识算法、主动风控、算力升维等多个方面。

成功站稳消金第一梯队的马上消费也频频秀出科技 “肌肉”。成立五年来,马上消费累计研发投入超10亿元,组建了1000多人的技术团队、300余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自主研发8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及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累计申请专利数量已超过220项,在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马上消费已经成为申请专利数最多的持牌金融科技公司。

今年1月份,工信部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的入围揭榜单位和项目名单”。凭借“基于情感光谱与多语境感知的智能文本与语音客服机器人平台”项目,马上消费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榜单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国家队”。

疫情期间,马上消费推出全场景智能交互平台,实现了“人+云+机器人”远程办公模式,集AI、智能语音、智能质检、云呼叫中心、外呼机器人、智能客服、智慧双录多重功能于一体,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企业级SaaS服务,并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资源,助力企业快速恢复生产。

截至目前,马上消费已建立了具有高度弹性与开放性的底层科技架构,拥有在多元场景下形成产品、服务、IT、风控等一系列科技能力的快速创新迭代和适配能力,构筑了强大的金融科技“护城河”。

回首五年的发展,赵国庆坦言:“我们走了科技自主研发、能力自建的道路。公司自成立之初的全部技术系统都是从0开始自主搭建研发,所有核心技术的自主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外包,所有能力建设也是从0到1坚持自建,包括获客、风控、客服、贷后等能力,这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金、时间成本,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总之,我们选择的发展模式、路径不是最快最舒适的捷径,而是充满挑战、比较难走的路,但肯定是发展质量最高的路径。”

展望未来,赵国庆表示,马上消费未来会继续加大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的布局和投入,提升全面数字化闭环能力,在做好自己服务生态的同时,为场景方、资金方提供多元增值服务,在这种垂直生态系统里,有建制、有序地推进我们的产业数字化,一边连接金融机构,一边连接消费类的场景,把我们所连接的两端作为进行产业数字化突破的方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