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落下 “微信十条”出台 多少自媒体禁言

日前,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信十条”)。“微信十条”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对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提出了明确管理要求。

“微信十条”来了 上级的指示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对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提出了明确管理要求。人们将这个《规定》称之为“微信十条”。对于互联网到底属不属于法律范围之内这个问题,人们早已达成共识,即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等,作为基于互联网面向终端使用者提供即时信息交流服务的应用,同样需要制定规则,加强管理。

“微信十条”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对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提出了明确管理要求。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规范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其中,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非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大量公众账号的涌现,极大降低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让民众的知情权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小编在此不敢断言一些非媒体人士运营的公众号所发的内容是绝对的低素质、低营养,但良莠不齐的情况也确实影响到了许多微信订阅号用户。朋友圈内不断被转发的文章,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出处、时间。互联网时代的高速信息化本应当是为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便利条件的,而现在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拿来用作谣言传播的细菌滋生地,若缺乏有效监管很难避免乱象丛生。

自媒体应当更加自律

对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有效规范和管理势在必行。“微信十条”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要求对公众账号进行备案,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实名+备案”的举措,将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假恶丑信息的产生。公众账号回归“公共”职能:有公共意识,承担公共责任,为公共利益负责,为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国信办的新规下来,率先遭殃的可能是那些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时政类公众账号。《规定》第七条指出,除了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外,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同时,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有人说这不合理,但实际情况是,无论是什么平台,只要你涉及到“政治谣言、暴力恐怖传闻、欺诈营销、色情赌博”等违法信息,就一定会被监管。当越来越多人看到微信背后的商机或者其他可资利用的价值后,微信渐渐失去了最初的纯粹,逐渐成为“危信”。 所以那些热衷于转发朋友圈里一些不明所以的文章的朋友们,以后要小心求证,不要手指轻轻一点,就变成了谣言传播的帮凶咯。而那些为了点击量、浏览量的大号们,不要一味的只为名气和钱财,麻烦捡起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应有的社会道德和职业良心。

换个角度看“微信十条”

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为了制约和管理,为了网络环境良性是生长,但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只要这项政策的立足点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就会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

“微信十条”让大多数网民欢欣鼓舞,少数网民忧愁,已经说明了其的价值。规范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发展,法律不容缺席,有了规范和底线,自由方能通行。也有观点认为,政策的出台不利于之后平台自由化、多样化的发展,目前“国信办十条”并未呈现更多具体即时通信工具行为规范上的约束,但只要有了一个开端,制度和约束总是趋向于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严格,而这样的监管条例,一定程度上会对这种自发生长的力量产生伤害,而这样持续下去的结果,说不定以后的朋友圈就变成了“心灵煲鸡汤”。

结束语

微信被管教到底应该不应该?“微信十条”的出台,对于那些靠非法信息获取阅读、转发量的大号必然不是好事,但从社会传播的角度和净化网络环境的角度,这是好事。

微信一直在去媒体化和被商业化两条道路上撕扯着,搞疲了一批的公众号,现在有了这个调整,对于秉持着规规矩矩做内容、老老实实做服务的商业机构来说,不仅完全不受影响,还是一件利好的消息。

分享到:

评论语

背景介绍

近年来,以微信为第一梯队的即时通信服务业发展迅猛,各家运营平台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拼杀,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便利的沟通工具,也让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不过,总有一些公众账号发布的不良信息、侵权内容或谣言,在给订阅者造成困扰的同时,也影响了网络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微信十条”)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