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就这么被干掉了?没肉吃也死不了

中国移动已经计划推出“新短信”服务。用户终于要正式跟“一毛钱”时代告别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丝伤感。现在的“短信”犹如鸡肋般,也许部分功能无法被取代,但也并不具备重回黄金时代的实力了。

告别一毛一条时代 中移动实验“免费短信”

有媒体曝出中移动正在推进的融合通信业务将于 2015 年实现商用,该业务将把传统短信、彩信转变为基于数据流量的“新消息”服务,对短信、彩信按流量计费。融合通信业务商用之后,移动用户将与发短信 0.1 元/条的时代作别。

随后,中移动又回应称,“2015 年实现短信按流量收费”的表述并不确切,该项目眼下仍处于开发阶段,尚未有明确推出时间表。

20年前,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GSM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自此短信登上了时代舞台,成为每一个移动终端必备的基础功能。

过去十余年间,短信一直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通信方式之一。到2013年年底,微信的注册用户数突破6亿,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55亿。而2013年的手机用户也不过才10亿。更让运营商冒冷汗的是,短信最核心的市场受到了挑战。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春节长假期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82.1亿条,比2013年春节下降超过40%;除夕当日发送量110.4亿条,比2013年除夕下降了8%。到上个月,中国移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财报显示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20.2%,短信已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末路。

中国移动表示,短信数据流量化是大势所趋,不过仅凭移动一家无法实现,需要移动与电信、联通三家服务商之间的打通和协调。并且,要想实现“新消息”的功能,完成传统短信数据化变身,关键在于整个通信网络的改造。

“免费”了 短信就能活过来吗?

运营商似乎并不甘心让短信就这么死掉,于是,移动放下了原有的高姿态,主动迎合市场,终于做出了调整,进入了“免费”时代。但是,即便短信免费了,就真的能活过来了吗?

为什么短信会被OTT颠覆呢?

首先,短信形式过于单一,用户体验差。短信只能发送文字和少量的简单表情,且操作起来比较繁琐;相比之下,OTT的用户体验就好的多,以微信为例,用户可以发送文字、图片、复杂表情、语音、微视频等等,操作起来相对简单;

除此以外,铺天盖地的垃圾短信也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

第三,短信的收费模式具有先天的劣势。短信发展到现在,基本保持着原有的0.1元/条(70字以内)的收费模式,彩信基本是0.3元/条,如果是跨国,短信和彩信的费用都有可能超过1元/条。而微信等应用,只计算流量,不会计算单条信息的费用,如果用户在WiFi状态下,所有的信息都是免费,这种冲击对于短信来说是毁灭性的。

小编认为,三条短板,每条儿都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短信的没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活的不好其实也死不了

“能发微信的时候肯定能发短信,而能发短信的时候却不一定能发微信。”

这句话感受过无网络信号的用户应该深有体会,恐怕都能理解。网络的稳定性在用户体验中的优先级是非常高的。当网络信号的覆盖率不能赶上时,短信的存在有着刚需的意义,无论它收不收那一毛钱。

当然,短信最刚的刚需是三个字——验证码。没有人去统计现在的短信中,验证码的占比达到多少。直接打开自己短信收件箱便可体会到“验证码”的刚需究竟有多大。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话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模式将会受到冲击,对于运营商来说,选项其实很简单,或者将其融入互联网促其改变,或者任由其被大的潮流湮没。

现在的“短信”犹如鸡肋般,也许部分功能无法被取代,但也并不具备重回黄金时代的实力了。

分享到:

评论语

背景介绍

曾几何时,短信还是人们手中最风靡的交流工具,风光程度远远超过今天的微信,一度创造了新的名词“拇指经济”。

可是,短短三年时间,短信便从昔日的天堂,堕落凡间,甚至成为运营商的鸡肋。短信俨然已经不再是那个辉煌的巨头,它正在被OTT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