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马上消费扫黑除恶科普:警惕电信诈骗,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1年04月28日 11:28

导语:

“您好,您涉嫌被卷入一场违法犯罪活动,您身份证名下的银行卡也涉嫌违法,需要冻结处理,现要求您将个人账户中的所有资金全部转入‘安全账户’以配合调查”。近日,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大妈接到一位谎称是天津市公安民警的电信诈骗,幸好在银行柜员和民警共同努力下,对张大妈及时劝阻疏导,才守护住了老人的养老钱。

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的电信网络诈骗,他们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转账汇款。

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从最初的“中奖”、“消费”虚假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等虚构虚构事实,甚至冒充电信人员、公安民警进行诈骗,其欺骗性非常大,识别很困难。而老人群体又因为防范意识淡薄,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一旦听信谗言向不法分子转账汇款,将给个人或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产生轻生厌世等念头,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管理。

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消费”)特别推出知识科普,提醒老年人群体识破这类诈骗,守护好自己的“血汗钱”。作为消费者,大家需要牢记两点:

1. 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绝不会使用电话办案,更不会在相关部门之间互转电话。凡是在电话里声称对所谓的犯罪、银行卡透支等问题进行调查的,都是骗子。

2. 公检法机关及其他司法机关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是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市民转账汇款,或声称对资金进行审查的,都是骗子。

作为持牌金融机构,马上消费将积极为老年人群体科普当今社会上的各类骗术与套路,尽可能帮助他们防范电信诈骗。作为子女大家也要让家里的老人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泄露个人信息,劝解老人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轻信个人推销,及时了解老人动向。让我们一起警惕电信诈骗,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转帐,不给骗子留下任何的可乘之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