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破局罕见病诊疗困局,罕见病科普专家团成立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1年10月29日 15:07

导语: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约有7000多种,虽然每一种罕见病的患病人数并不算多,但是7000多种罕见病的患者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的亟待关注的患者人群。目前我国罕见病面临关注度低、诊断很难的问题,公众对于罕见病的认知度亟待提升。” 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副院长丁洁日前在“为罕而聚——人民名医与子昂智库罕见病科普专家团启动会”上说到。

约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一半罕见病发病于婴儿或儿童时期

根据鲍晓等人2021年发表在中华医学会上的文章《罕见病/遗传病患者的生育和再生育策略》显示,从国际上来看,约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约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发病,约30%的罕见病儿童寿命不超过15岁。

“起初,我跟公众一样并不了解罕见病,后来开始关注后才知道,原来中国有很庞大的罕见病患者群体,每一个罕见病患者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负担沉重的家庭。”丁洁提到,80%的罕见病由基因遗传引起,因为基因有种族、地域等差异,基于此,对罕见病开展的筛查、预防等可以按照地区划分,而不是全国一刀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研究室主任顾学范也指出,“目前,很多罕见病在中国并不罕见,比如已经纳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121种罕见病,预估患者人数超过350万,最为直观的一个比较就是,有很多罕见病的中国患病人数,比很多大众熟知的肿瘤患病人数都多。在这相对比较大的人数基础上,我们也逐步明确,在罕见病中,约80%为遗传性疾病。”

确诊难、治疗难、支付难,罕见病之痛谁来解?

 根据《2019年中国罕见病综合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42%的患者表示曾经被误诊过,有40%的患者确诊时间长达1年以上,据统计,我国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所需时长为1-3年,且罕见病专家高度集中在全国性教学医院高度集中的城市。除此之外,从治疗药物来看,全球上市的罕见病治疗产品有600个左右,已经在中国上市且有罕见病适应症的药物仅有55种。

“我们曾经做过一类罕见肾脏病的回顾性研究,其中最长的误诊达33年,在这期间患者反复去了十几家医院,用了许多不适合自己的药物,非常痛苦。”丁洁无奈地说。

顾学范介绍,“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即便专业医生也无法全面了解。有些患者不断被转诊,往往在发病后很多年才确诊,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对于罕见病治疗,早诊早治,早预防更重要。”

“即使是有药可治罕见病,也常常因为价格昂贵让患者望而却步。”丁洁强调,面对上述问题,应当多方协作守护罕见病患者。首先,要在政府主导下,各省市因地制宜地出台罕见病医疗保障政策;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不仅罕见病医生应接受罕见病培训,一般的医生也要树立罕见病诊断的基本理念。另外,国内药企应加大在罕见病药物上的研发,同时,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将进口药引入中国进行仿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罕见病专家科普团成立,让罕见病科普不罕见

基于此,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子昂健康共同成立“人民名医与子昂智库罕见病科普专家团”。科普团首批成员由丁洁教授和顾学范教授领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李巍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吴志英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中心主任詹淑琴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罕见病中心主任兼神经内科副主任袁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艺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彭镜教授共同组成。成团后的专家将入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向大众普及科学、权威、实用的罕见病知识,提升公众对于罕见病知晓率,从而使更多罕见病患者获益。(沙 琼)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