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中介”猫腻多,捷信聚焦“代理维权”带你识破中介套路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2年04月07日 10:07

导语: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发展,很多不法分子开始利用网络发布虚假广告,以代理中介身份声称帮助消费者解决信贷问题。实际上,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麻烦。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今天聚焦“代理维权”,为消费者普及“中介”套路,教大家规避隐患。

“中介”操作猫腻多 伪造信息有隐患

许多所谓的“代理中介”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站、微信群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谎称可以“100%退保”、“消除征信不良记录”、“停息挂账”并展示大量“成功案例”吸引消费者进微信群,群内一些“热心人士”会交流分享信用卡逾期处置经验,一旦有用户表达出兴趣,便会落入“中介”的圈套,其声称不会产生任何利息,不会有催收,也不会被起诉,从而收取代理费用。

这些“代理中介”深谙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处理投诉的流程和规则,并围绕规则进行造假。例如教唆欠款人谎称因生病住院、伤残无业、服刑服役、执行军事机密任务、疫情/洪涝灾害等原因未能及时还款,同时伪造居委村委、医院、国家机关的相关印章及证明材料。他们无视欠款用户正在违约的现实,只顾让用户抱有侥幸心理“恶人先告状”,利用各种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向银行以及监管部门施压。

而事实证明,伪造信息对用户的伤害显然更大,有金融机构披露过一个案例,信用卡持卡人翁某曾以患抑郁症为由,要求撤销8个月的逾期记录,多次打进热线要求维护征信并提供一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证明材料。巧合的是,另一持卡人陈某,也因未按时还款产生逾期,投诉称其曾在上海治疗重度抑郁症,要求维护其征信,也提交了一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书作为证明材料。两份伪造的资料严重撞车,最终两个用户都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代理”全程藏风险 消费者易吃暗亏

“代理”往往把握住消费者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蒙蔽其心智,进而让消费者配合其完成种种违法操作流程。消费者在整个过程中只知表面,却不知背后猫腻,具体隐藏风险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违法风险。明明没有抑郁症,却要伪造医院证明;明明不是军人,却要伪造部队证明。这些行为均涉嫌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消费者很难被认为对此不知情,因此会被认为共犯而追责。

第二类:钱财损失风险。“代理中介”往往声称“办不成可退款”,但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参与了伪造证据、恶意投诉金融机构的过程,很容易被“代理中介”反咬一口,如不多交钱非但事情办不成,还会被揭发,甚至有可能陷入套路贷,造成更大的钱财损失。

第三类:失信风险。“代理中介”为在初期安抚消费者,通常会谎称“协商还款不会增加利息不影响征信,甚至还可以消除征信”,这不但延误了还款时机,产生信用污点,久拖不还,还有可能存在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风险。

第四类:信息泄露风险。向“代理中介”提供的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可能会遭到变卖,不仅事情没办成,还容易因个人信息被滥用、冒用导致违规办理金融业务,酿成更大危机。

捷信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采用合法正规渠道解决金融问题,不要轻信承诺,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