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电商平台店铺销量指标”的形式主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2年04月19日 10:33

导语:

当一种规则,不能良好的推动商家和店铺健康成长,那这种规则有问题。商家刷单已经刷到公安部门的诈骗提示里面去了,形成产业链了,这样的销量显示还有正面意义吗?劣币驱逐良币,不明原委的、可爱的消费者就被这个指标给绑架了,削弱了其他各种因数的综合判断的购买机会。在天猫开店的店铺,有些好品牌好东西却因不刷单,销量真实而不佳而困惑,把销量指标定位高于一切,连淘宝大主播都要让商家去做销量才带货(这个销量是数字可是游戏做出来的啊)。有销量指标刺激您,你就得去向电商平台买广告,在混水中博弈,结果就是肥了平台,伤了商家。一种模式或一个平台能让大多数人赚钱,更多人得益那算是健康的,已经变成只有平台得益,商家绝大多数亏损,那就是平台和平台制度有问题了,甚至网上还看到因商家与平台博弈,去大量刷单被诉讼判刑案例。这就是商家没把握住尺度,更可恨的是平台制度孵化了刷单的存在,真正的元凶还没揪出来。

看到刷单广告,已然形成了一条系统的、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利益链,更甚者利用兼职刷单,日赚几百元、上千元进行诈骗。且商家们苦恼的面对这个虚无缥缈的指标,为了揽客,好商家也被迫拖入刷单大军,被迫玩起销售数据的数字游戏中。长久以来,一方面电商平台表面宣扬加强管理,一方面始终未解决这些问题,不少消费者看着销量购买商品,但所买商品常常不如人意。淘宝电商2003年上线发展近十九年,始终没能解决刷单问题,而且越演越烈,直到公安部门甚至到提醒市民:小心刷单诈骗!这里面的问题和难点在哪里,这样一个看似有用,实则乱市的“店家销售数量指标”,而且特别是还采用每个月定时清零的手段制造紧张逼单,这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为此,提出如下看法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一、创意出的“销量指标”,近二十年实践证明,并不是在推进良性竞争和诚信经营。相反,塑造培育了恶性竞争和非诚信经营。因为,这个指标已培养起来了一条系统的、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利益链,这就是明证。这个指标更像是电商平台刻意筹划设立出来的损人利己,利用此来吸引流量,让商家为流量而奔波,顺带带来大量广告收费机会,然后刷单黏性锁住商家难以自拔,伤害产业发展的指标。还给未来税务部门根据销售单量追补税款带来,而商家有没有那么多实际销量带来涉税矛盾和困难,以及社会公共资源浪费。

细想:线下实体店消费者看不到分散各地的店家销量排名,线下实体店却都在努力提升销售合格产品和服务、并不断提升销售品质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因为消费者在线下消费场境中,哪家的产品和质量好,价格能接受,顾客就到哪家消费。商家唯一要做的就是卖合格产品、并不断提升到卖品质好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不断优化产品搭配和性价比,走上良性有序竞争和发展,增加顾客的复购和光顾。

反观:互联网电商平台,本应像线下那样健康发展,通过适当的线上广告位投放,和线下广告性质一样,拓展良性营销力度、有序竞争。事实上,而因为从淘宝开始策划出销量显示数,尤其是每月清零计算的手段,催生了急功近利的无序竞争,商家们越来越变得急功近利,而不去研究产品质量提升、供应链考查等,而是商家开始刷单充销量,来制造虚假的交易繁荣,以此来带动销量。后面的商家不跟随前面已刷单的商家,自己在同行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只能参与到这个“展示销量指标”游戏的无序竞争中。已经催生出刷单产业链和从业人员,事实上的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若干次的所谓平台整顿检查,实际就是就是一出戏,过眼云烟治标不治本,平台表面上一边摇着加强管理的旗号,一边继续收割着为了流量而无序竞争的商家,鹬蚌相争,平台得利。为了抢流量,就刷单抢销售数据、同时带动卖广告位来让电商平台赚得盆满钵满。一个个商家被这个坑人的指标带入销售数字游戏中,不能把精力投入到选择好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产品组合优化、把精力集中在产品和服务的挑选上,都为了追求短期利润和生存,把精力投入到刷单增加销量上,坊间以习以为常的说道着:不刷单做什麽电商,就是小白一个。从某种角度看,店家成为了这个“销售指标显示”设计者的规则牺牲品。

二、取消所谓的“销量指标”和销售任务考核行为,这是数量向质量转型的需要。基数在不断扩大,结构转型的需要,连GDP都不再唯数量作为重中之重考核了,而电商平台这个销量指标成就的不是商家,是商家为求生存,病急乱投医,买流量、买广告位寻求生机,而得利的是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本身。销量指标从流通领域一直祸害到对上游生产商,就是因为销售的无序竞争导致产品供给的无序发展,影响供应链的合理优化,从而伤害到产业链发展,也阻碍了中央提出的质量发展、创新发展,这将深深影响到现阶段的经济健康发展。电商平台比线下实体店多设计出这么一个指标,真正满足的是平台私利,是平台不断无情吞噬商家微薄利润,直至吞噬到亏损退场,这就是资本的嘴脸。

三、取消所谓的“销量指标显示”和销售任务考核行为,这是重塑线上健康的商业环境的需要。只有这样,商家不被销售指标绑架、不被平台的销售任务双重绑架,彻底摆脱不得不做虚假销量,才能让线上和线下一样,平静的、内敛的打磨经营店面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线下实体店,不需要房东给商家强制定销量任务,也不要哪个部门给企业强制定销量,商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综合竞争力。取消所谓的“销量指标显示”和销售任务考核这些看似合理,实则损人的指标,这是重塑线上商业环境的需要。是让商家把精力用在经营好产品和服务,公平竞争,而不被平台绑架投流、误导投一些不必要的广告、被迫刷单上。

四、销量指标显示绑架和强制完成销量任务的考核行为,实际上不仅影响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也影响到了分配和消费领域。税收可以按照实际销售额计算应纳说所得额,税收不是按照销售了多少件来计算的。给任务就是间接逼一些商家虚假做出销量,甚至淘宝主播还引导做出销量,这也是分配不均不公的推手。京东平台不显示销量指标,只显示评价,比赤裸裸的比销量数字游戏文明得多,也公平得多,起码消费者对评论展示的形式和内容还有一定的判断力。

因为,“电商平台店铺销量指标”的形式主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是导致按劳分配不能更公平公开的得到保障,造假的反而比老老实实的挣得多,这就是分配不公的表现。一个商家大脑里如果只装着坊间习以为常的说道着的:“不刷单做什麽电商,就是小白一个”的茫然的思想。商家们不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怎么能带来有质量的消费需求呢?

综上所述:相信并期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整顿并督促取消“商家店铺销量指标显示和强制完成销售任务”的行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