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售后宝李明:机器人产业拐点将至,数字化客户服务助力下一个“黄金十年”开局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2年07月18日 17:10

导语:

  在经历技术迭代、需求提升、投融资聚焦等多轮发展之后,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39亿元,接近全球市场40%。市场发展迅猛,加之疫情、经济等外部环境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机器人行业呈现多向发展态势。

  7月14日,第三届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在苏州圆满举行,机器人领域多位大咖齐聚现场,推进产业创新与协作共融带来。其中,下午的“产业链协同篇章”由售后宝独家冠名,汇聚行业研究院代表、标杆企业代表、产业协同代表,分享机器人行业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以及专家眼中的行业趋势研判,展望繁荣共生的行业春天。

  售后宝创始人兼CEO李明受邀参加此次大会,现场带来“数智化,重塑机器人服务运营”的精彩分享并参与圆桌论坛,以新一代客户服务理念助力机器人人企业赢得客户,获得长期发展。

行业热潮下的冷思考:机器人企业如何构建“第二次竞争力”

  当前行业飞速快跑,火热发展中的冷思考:如果说机器人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是"第一次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则是"第二次竞争"。很多企业能够在"第一次竞争"赢上一筹,却因为各种原因在"第二次竞争"上落了下风。

  在一定程度上,市场规模的扩大往往影响了服务的及时性和服务质量,使客户满意度下降,也会使服务成本曲线上线。这成为企业不可名状的"阿喀琉斯之瞳"。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数据显示,机器人行业客诉比多半集中在售后不及时上。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刷新市场高度,但与此同时,对服务体系也提出了重大挑战。”售后宝创始人兼CEO李明通过对比机器人在全球与中国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不管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市场来看,机器人行业均呈增长趋势,但很明显增速在放缓。重要的是机器人市场将从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开始逐渐进入存量市场。

  在存量市场中,随着获客成本的增加,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各行各业经过千千万万的实践证明,在产品同质、同价的前提下,企业售后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关系到企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关系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像机器人这样的新兴企业,客户期待值更高,售后服务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和复购,从而影响口碑度和推荐度。如何保障这些客户购买机器人后的后续使用,通过售后激活客户复购,以及维护使用满意度,提高企业“宣传自来水”,很多时候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可持续性。

  李明从客户需求出发,阐述机器人行业的运营服务建设:一是企业要通过数字化升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二是要通过新技术将现场服务覆盖到远程服务与设备的预测诊断,将服务前置;三是将服务从企业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

  他以售后宝正在服务的某机器人企业场景为例:一家机器人厂商完成获客到交付的流程只需要一至两个月,但后续机器人本体产品在客户场景里的使用时间大概要用5~10年。

  在客户全生命周期内,产品在客户场景将产生海量的数据,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改善产品,为企业增加服务内容,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长、可供分析的数据量越庞大,机器人厂商。

  “当数据量足够多时,企业往往会探索出超越现有服务盈利模式的新商业模式。售后宝未来希望通过售后端、客户服务端的数据,帮助改善客户业务环节,辅助其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更丰富的业务场景。”

售后宝,新一代客户服务体系助力机器人人企业赢得客户,获得长期发展

   因为在如今全世界智能制造这个数字化经济浪潮下,部分先进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字化流程的重要性,正尝试全面实现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将快速发展落下导致的短板变成竞争利器。而通过高效智能的售后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以服务力将一次性获客转为终身获客,最终用客户复购实现“弯道超车”的一条捷径。

  作为售后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售后宝正帮助国产企业加速售后流程的数据化建设,通过深耕智能硬件领域,售后宝推出的“新一代智能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已经帮助近百家机器人企业实现了售后流程的升级。  如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擎朗智能,协作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珞石机器人,其实都已经使用了售后宝的售后服务数字化解决方案。

  凭借着在行业内先进的产品力和来自机器人企业的认同,售后宝在7月14日下午的Leaderobot机器人行业颁奖典礼获得“2021年度中国机器人行业服务突出贡献机构”荣誉,并且上榜“2021中国机器人最具投资价值企业TOP50”。

  未来,售后宝将继续行业深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专注数智化转型技术和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智能客户服务解决方案,赋能企业“降本、增效、创收”,助力企业挖掘数字服务新价值,与企业共创共融新未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