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作者:云锐
2020年,疫情令各大展览馆、艺术展厅都按下了暂停键,但也从一个侧面加速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展馆的的科技化、网络化发展。从实体展览的“VR呈现”“直播导览”,到“线上策展”“云端讲座”,都给数字化展览的主导者、创作者带来了新的调整与机遇。
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展馆的数字化设计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空间设计门类,它需要结合人的视觉、听觉以及沉浸式体验多种感受知道独特的空间效果,因此就数字化、元宇宙时代的设计都要采用的是声、光、电几十个设计门类结合的项目,而这些在传统的数字化策展中实施的是将各个环节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公司,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项目进度不容易控制、成本较高、各个环节对接不紧凑,最后项目落地之后的效果也总是不如预期。
在当代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特殊性在于参与的工程种类繁多,既有传统的装饰工程,布展工程,也有新兴的多媒体工程,较之传统展览馆工程,各工程之间的配合更为复杂和琐碎。譬如多媒体设备线路的预埋、模型等的现场安装尺寸、图面与灯箱的尺寸关系、施工先后顺序、交叉施工造成的成品保护问题等。加之工程往往具有“时间紧、工期短”的特征,导致展示内容易出现调整现象,而展示内容的变化牵涉到各个配合工程,如何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协调各工程门类保证工程进度,无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以往展览馆工程中,往往会由几个公司分包,如此的运作模式容易造成工种之间的配合问题,各工程公司之间互相推诿。工期延误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使客户的利益遭受巨大的损失,更产生不了理想的展厅效果。
如何数字化展览打包在一起进行通盘设计,从而将各门类有效衔接,才是数字化站展厅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国内中国数字文化展示行业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长期以来对多工种协调的复杂性,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经过多个工程的探索实践,公司副总朱华林及其他高层最终确定了自身“以设计为龙头的跨界总包”理念,即在展馆设计、工程施工都采用以设计为主导的一体化全程控制运作模式,以保证工程进行的高效与高质。
朱华林在业内率先提出的“跨界总包”设计理念,涵盖从装修到装饰再到创意设计的全过程,从而让展览馆工程更具协调性、更加高效。朱华林创新设计的“跨界总包”的模式先由公司与客户签订总包合同,再进行分包工装及施工业务,然后去公开市场采购所需硬件及软件,强调公司要自己把握核心数字技术综合运用及内容创意设计全过程,又要保证总体项目在工程进度上及设计风格上的统一性及协调性。
在朱华林及其团队的一系列规划下,“跨界总包”将新锐建筑师、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布展设计师、美院背景的平面设计师、舞美设计师、灯光及影音顾回,多媒体石动软件设计项问算多范商设计团队加以重新整合,汇集在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下,齐心协力为一个客户打造解决方案,相比传统模式下,客户要自己联系各个不同的供应商,效率上提升了2-3倍,而且减少了重复沟通和每个环节的中间商。“跨界总包”既做到了尊重各门类专业性,同时又高度关注如何把各专业有机整合,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凸现各自特色,各个项目通过多次的交流和碰撞,产生富有创意的,独特的设计风格。这种既要体现差异,又要体现统一的矛盾体是有一定难度的,朱华林带领团队不但率先提出“跨界总包”理念,而且率先在业中应用,经朱华林大量实践证明,“跨界总包”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全过程可以得到有效执行,且完全实现了展馆设计完整性和独特性,创造出了独特的风格。这点目前已被同行纷纷效仿,行业里用“跨界总包”模型蔚然成风。“跨界总包”的高综合性协调性特征,一方面对实施公司和设计总监提出高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减轻了客户寻找各个承包方的麻烦,又避免了可能会出现决算大量超预算的尴尬现象,深受客户的肯定。毫无疑问,朱华林提出的“跨界总包”理念,推动了整个展览行业向着更加高效的利用行业上下游资源,节省各类损耗的角度迈进了一大步,短时间内在行业内造成了扩散式的影响。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