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自遇颜先生:心理健康行业发展前景可期,【自遇】首推心理文化数字化服务模式!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3年01月28日 10:03

导语:

如果问我国居民什么时候的心理问题最严重,过去三年疫情防控的严管期,恐怕任何历史时段都难以企及。2020年9月,据央视网报道,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肉眼可见的是,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正在加剧人类的心理危机。而这一切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早有预言。据人民网报道,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如此预测。而恰逢2020年疫情全球大爆发,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也不幸言中。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30123/6735edcf1767900f705a1d1d0eca778e.png

2020年9月12日晚,一条由央视网设置的话题 #抑郁症成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已经成为了微博热搜第一位,阅读3.8亿次,讨论4.3万,隔天阅读数达到4.4亿。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30123/12a1a4cad9a1b9dfeabad194cbacd333.png

只是,自1987年开始算起,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有整整35年。为何能够改变衣食住行等各行各业,让人们的生活便利无比,却对原本更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的心理健康行业,无法推波助澜?

为了探寻心理咨询行业的事实与真相。记者也在岁末年初,采访了数字化心理服务平台【自遇】创始人自遇颜先森,试图一起探讨下2023年心理健康行业发展前景,并对“心理健康行业并未因为互联网而发生多大改变”的怪相,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据了解,【自遇】是国内首家倡导通过会员制模式,推进心理健康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平台。目前在通过H5网页端与小程序结合运营的方式,进行B端(心理咨询师、心理机构)、C端会员(终端心理需求的用户)用户的运营。以下是记者与自遇颜先森的部分对话:

记者:颜先生,2023年,咱们疫情防控也放开了,您作为心理健康行业的创业者,是怎么看待心理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呢?

自遇颜先森:我从事互联网行业10余年,观察过数百个行业,最终选择心理健康行业,对这个行业的市场前景当然是乐观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行业的难点、痛点很多,而且心理健康行业从业者、心理需求端用户的痛点,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是,都在阻碍这个行业的大跨步行前。

整理起来,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端,也就是心理需求用户端的痛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根据颜先生的分享,略有删减):

1、优质产品与服务,凤毛麟角,且难以甄别真实水平

2、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缺少诊断标准、界定模糊

3、传统咨询模式付费意愿低、服务过程不够标准化

4、心理师的疗愈成果难以测量,服务价格体系混乱

5、用户对于心理问题讳莫如深,市场调研难于得到真实反馈

6、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信任度低

而心理健康服务的供应端,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端的痛点,则主要为:

1、变现产品稀缺,心理师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且版权问题泛滥

2、个人品牌不突出,挂靠咨询预约平台获取流量少,难于发展

3、缺少互联网运营方法论,获客、运营难,事业发展太慢

4、产品商业化转化难,容易陷入恐吓式的过度营销,恶性循环

5、缺乏轻量心理平台,专业能力与服务能力,与足以覆盖的人群数量不匹配

6、个人创业及成长困难、学习资源匮乏,持续学习成本高

7、个人就业、创业上升通道有限,兼职从业个人成长、收入易遇瓶颈

记者:说到这些痛点,颜先生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在哪里,【自遇】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吗?

自遇颜先森:过去,颜先森在调研市场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有心理健康行业的从业者抱怨,市场环境太差,人们的思维意识跟不上国外水平,因此也不认可心理咨询师的服务价值,付费意愿低。但是,经过数年密集的接触心理咨询师、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个案,个人认为如果对心理行业的发展不温不火进行追根溯源,市场供应端的问题,才是一切问题的最大根源。

举个例子:在个体不断崛起的时代,市场上很多专业培训机构,一直在宣扬心理咨询师需要提升在心理学专业能力,甚至一味的“怂恿”行业初学者不断的去考证换取“行业地位”,用户对其认可度。

但是众所周知,因为初入行的心理咨询师,既缺少服务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也缺少临床经验,更缺少心理咨询室的经营管理能力、个人品牌与影响力的塑造能力,因此无法持续的提升自己的实际服务水平,从而陷入了专业能力无法通过临床实践得以提升,个人品牌也不会因为服务的心理咨询个案数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长的怪圈之中。

这也意味着,一个心理咨询师服务再多用户,之于其积累个人品牌、专业能力依然十分有限,甚至杯水车薪。由此导致的结果也可想而知,那就是其服务的个案数量有限,甚至难以维持生计。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80%甚至90%的心理咨询师,不得不将其心理服务,作为兼职来从业了。因为即便是心理机构招募全职的心理咨询师,也未必能够接触到数量足够多的咨询个案,其薪资福利水平,也可想而知。

谈到【自遇】提供的解决方案,我认为互联网行业之所以改造了很多行业,却几乎没有改造心理健康行业,根本原因是这个行业的数字化还不够彻底、互联网化也是停留在表层。

例如,大多数的心理咨询服务,还是需要严重依赖线下见面,而且针对的是病情已经发展至焦虑症、抑郁症等十分严重程度的用户。但是事实上,心理健康问题几乎人人都有,而按照更加权威、科学的统计方法,城镇居民中,70%以上的人群,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由此可见,心理咨询师能够服务到的用户,只是整个大市场的九牛一毛。

那么,那些还没有“病入膏肓”的人群,他们的心理问题由谁来解决,是放任不管任由其发展成焦虑症、抑郁者等医学问题?还是早早干预,让其永远不再发生?

因此,自遇的创业是基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据相关调研,80%以上的人群,积极考取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却并未真正从业,而是成为了自己的心理师。

为何这样说?因为据调查,他们考取证书的理由非常简单。

一方面是技多不压身,多拿一份证书,自己的人生也多一份安全感,将来兴许能够用上。而潜台词便是:个人看好心理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早点上车不会担心错过。

另一方面,自己平时也多少有些心理困惑,考证过程中,还能自学心理学,提升自己的心理自愈能力。因此即便不能服务别人,也能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加分。潜台词便是:我对心理学感兴趣,即便帮不了别人,也能帮自己,靠一份证书怎么算都划算,花点钱,花点时间,其实并不吃亏。

因此,【自遇】是针对大部分心理亚健康的人群,创造性的提出了会员制模式,服务他们的,同样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由于这类问题并不严重,即便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尚且不足,但是作为带有专业意见的倾听者、陪伴者,心理咨询师显然比普通听众更有价值。颜先森也注意到,目前有一些心理机构,开始打出了心理倾听师的概念,个人还是很认同这种方向的。

记者:颜先生,您说的【自遇】会员制模式,能够说得更具体一点吗?

自遇颜先森:没问题。全球知名“预言家”凯文凯利曾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1000粉丝理论”,即你只需要1000个粉丝,就能养家糊口。而且这个理论,尤其适合个体创业。如律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保险经纪人、理财规划师、兴趣班老师等等。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30123/304f933ce7d2421bb59b292d5cf21fd5.png

【自遇】的使命,就是洞察心理健康服务端-心理咨询师的需求痛点,帮助心理咨询师找到1000个愿意为其付费的终端用户,甚至是铁杆粉丝,让他们不再为了“生计”而无法顾及专业能力的提升。怎么帮助呢?

我们分别从八个运营体系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赋能。个人认为无论心理咨询师是否有创业想法,只要成为【自遇】的会员,都足以让心理咨询师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而顶层设计与底逻辑,就是帮助心理咨询师引流,协助心理咨询师变现。

1、目标:帮助心理师(含行业从业者)打造1000个铁杆粉丝;

2、品牌:自媒体崛起的时代,让心理师个人IP脱颖而出;

3、产品:为心理师提供心理测试题、心理课程、治愈系产品等版权资源,共创研发;

4、用户:分配咨询订单,并提供用户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用户变成资产;

5、内容:基于社群(圈子)工具,构建商业化内容,实现专业资源变现;

6、渠道:提供全网布局IP推广渠道资源、创业方法论,指导流量提升;

7、活动:通过社群线上、线下活动,共享的线上、线下空间,营造创业氛围,共同探索前进;

8、数据:通过线上用户管理平台沉淀行业数据,结合第三方调查机构的行业数据,实现心理需求与供应的智能匹配、大数据内容分发与智能推荐,实现精准运营与商业变现。

【自遇】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心理咨询师入驻,成为自媒体IP,免费同步分发公众号内容。二是可以合作共建心理文化类付费圈子(社群),支持用户付费、加密进入,进行商业化运营。三是提供丰富多样的群内在线商业化工具,包括付费问答、付费阅读、付费视频、付费报名活动等。

记者:颜先生,我注意到,您刚才说【自遇】圈子的功能没有提到心理咨询,是漏说了吗,还是没有这块的服务呢?

自遇颜先森:心理咨询服务是一个需要预约双方时间、受时长限制的非标准服务,我们建议由心理咨询师自己通过个人的通讯方式来解决,暂时不在【自遇】的会员服务范围内。也就是说,我们允许心理咨询师通过平台,获取有咨询需求的客户并单独运营,甚至在平台留下联系方式。

说到这里,我也顺便补充下,这也与【自遇】平台的发展理念:合作共创、团队共赢一脉相承的。据颜先森了解,很多平台是不允许心理咨询师绕过平台接私单的,这种平台氛围,平台与心理咨询师之间是一种默默的对抗关系,个人认为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时是否打破了!

回归到【自遇】的使命:是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的服务终端用户,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丰盈的人生阅历。如此,颜先森也坚信这个行业,能够因为走向了良性循环,而变得越来越好。

记者:谢谢颜先生深入浅出的分享,最后,能谈下心理健康行业2023年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前景吗?

自遇颜先森:心理健康行业的市场容量在千亿级别,相对万亿级别的大健康市场,依然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为其做一些事情。至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行业前景,个人也有一些思考。

1、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也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产品与服务,在线上完成,就如同这几年的元宇宙概念,未来是一个虚实结合,甚至虚胜过实的时代,心理健康行业也不会例外。

2、社区化成为大趋势:人们心理健康观念升级,更多人倾向于通过社交、通过内容与外界产生联系,而基于内容的社区化生活方式,也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大趋势之一。

3、去中心化几乎是必然:过去是唯媒体论、唯专家论、唯理论论。而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解决,需要网络节点式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分享,才能挖掘到最真实的用户需求,落实到最具体实际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最深层次的痛点。

4、追求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终点:没有多少人会希望自己辛苦一辈子,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永远贪图享乐、坐享其成。虽然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但是终点几乎大同小异,最理想的状态几乎都是财务自由、时间自由。退一步求其次,就是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平衡健康,最终的结果功德圆满,从而让人生不留遗憾。

5、个体崛起的时代趋势几乎不可逆转:无论你是否打算创业,想要提升个人在职场、社会的竞争力、影响力、社会地位,打造个人品牌,运营私域流量与私域用户,都将成为必须。

据了解,【自遇】的宣传语是身心灵境自愈社区。品牌名称取义自愈,初心也是对人类身心灵境自愈意志、自愈能力进行了系列假设,目前也在逐步验证。

不可否认的是,在物欲横流、焦虑贩卖盛行的时代,【自遇】像是一股互联网清流,更像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借助创始人团队对心理健康行业的深刻洞察,以及为行业带来一些改变的情怀与理想,【自遇】也足以让人们一起对自己追寻的人生意义进行追根溯源,从而带着热爱生活的人们,驶向诗和远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