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人才不能入境 美国科技巨头联名反对特朗普

来源:GeekPark极客公园    作者:      2020年08月17日 10:09

导语:参与企业包括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英特尔、Adobe、Netflix、SalesForce、Facebook、Twitter、PayPal、Box、Uber 等几乎所有科技巨头。

近日,美国 52 家科技企业联合向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加州北区法院提交意见书,主张撤销特朗普政府于 6 月签发的冻结部分工作签证的行政命令。参与企业包括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英特尔、Adobe、Netflix、SalesForce、Facebook、Twitter、PayPal、Box、Uber 等几乎所有科技巨头。

巨头统一阵线提交意见书,原因非常简单。被特朗普政府禁止入境的签证类型中,涉及众多科技行业的海外人才,这些人才是美国科技公司赖以发展的基石。如今人才无法正常赴美工作,将会对公司的正常业务开展带来打击。

人才禁令

今年 6 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冻结部分工作签证,包括 H-1B(技术工作签证)、H-2B(短期工作签证)、L1(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签证)以及 J(访问学者签证),效力持续到今年年底。

特朗普政府给出的理由是,新冠疫情加重了美国社会的失业率,因此禁止外来劳工入境,以帮助本国人民就业。

但这一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在新冠疫情蔓延的过程中,美国社会受到打击的行业多为实体业,比如酒店、餐饮、旅游、电影、零售、出行等行业。而上述签证持有者大多属于高级人才,如 H-1B 的签证持有者至少需要拥有学士学位,其中 3/4 处在科技行业。

也就是说,禁止上述签证持有者入境,并不能缓和美国的失业问题,因为失业人口普遍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填补被禁止入内的人才所带来的职业空缺。

事实上,反而是由于高级人才的引进,美国的一些引领性行业,如科技及金融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从而带动社会更多的就业。

据美国移民理事会(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统计,美国科技行业中,1/3 左右的技术人员是外国移民或 H-1B 签证持有者;在硅谷所在的加州,这一比例更高,接近一半。H-1B 签证往往是科技人才进入美国科技公司的第一步,在美国,有 58 万人持 H-1B 签证工作生活。

自 2016 年大选以来,特朗普就将反移民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之一。过去三年来,特朗普政府不断提高上述签证的申请标准及审查力度。今年 4 月,以疫情导致的失业问题为借口,特朗普政府冻结海外绿卡发放,6 月又发布签证禁令,再打“疫情牌”。

在美国科技公司看来,特朗普政府此举无疑会将人才推向自己的竞争对手,比如中国、印度、加拿大等国家的科技公司。在意见书中巨头们表示,高科技移民非但没有抢夺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反而会给美国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拒绝高科技人才入境无异于自毁经济。

禁令有望放缓

此次 52 家科技巨头联名签署的意见书并非对特朗普政府的控告,而是作为另一桩起诉案的“专家顾问”提交意见。按照英美法系,法官在面临专业领域案件时,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巨头们的意见书正是发挥这样的作用。

起诉案原告是几家在美国具备很大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包括美国制造商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美国商会 (USCC)、美国零售商协会 (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被告是特朗普政府。行业协会对特朗普政府的签证禁令不满,因此起诉。本次起诉将在 9 月 11 日开庭。

按照美国法律,白宫拥有签署行政命令阻止外国人入境的权利,但没有彻底废弃有关签证及移民的法律条文的权利。并且,联邦法院拥有否决禁令的权限。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 52 家公司联名签署的意见书被递交至位于硅谷圣何塞的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加州北区法院,该法院的法官更多推崇美国社会的自由化。若此次起诉白宫败诉,法院将有权在辖区内通过初步禁令否决特朗普的行政令。若特朗普政府想要上诉,则需要一定时间周期。

按曾经发生过的特朗普政府对穆斯林国家公民的入境禁令案,在被联邦法院否决后,白宫曾花费半年时间才上诉成功。在这半年时间内,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并未生效。如今大选在即,若特朗普政府败诉,且在两个半月之后特朗普没能当选,那么在此期间签证禁令有望解除。同时,新任总统的态度或将有所转变。

事实上,尽管白宫方面没有放松对上述签证的行政命令,负责入境及移民的美国国务院已在本周放松了禁令,允许持 H-1B 工作签证的人才在原雇主续签的情况下回到美国。但自今年 2 月疫情爆发以来,美国便禁止中国公民入境。尽管如今中国疫情早已得到控制,这一禁令仍旧未能松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