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沉浸式”视频是昙花一现热潮?还是永留记忆的经典?

来源:TopKlout克劳锐    作者:      2021年09月16日 10:54

导语:如今在短视频平台,火起了一种新的内容创作模式——“沉浸式”。“沉浸式护肤”、“沉浸式凡尔赛”、“沉浸式开箱”、“沉浸式穿搭”等等。

如今在短视频平台,火起了一种新的内容创作模式——“沉浸式”。“沉浸式护肤”、“沉浸式凡尔赛”、“沉浸式开箱”、“沉浸式穿搭”等等。

如果“流量既王道”是一种“正面而规范”的评判标准,单“沉浸式化妆”这一类内容在抖音平台就有39.8亿次播放。

近期,林依伦沉浸式打卡环球影城再次占据微博热搜,再次掀起了网友们对“沉浸式”的激烈讨论。

与以往包装精美、制作精细的视频不同,“沉浸式”短视频听起来就很佛系、很治愈,感觉上应该是安静的环境音、博主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大家一起去沉浸在博主的世界里,感受生活的安静与美好。

“沉浸式”视频,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没有BGM、没有旁白,博主本人只做事、不说话,观众只能听到做这件事本身的声音,比如敲击声、撕拉声、流水声等等。

这样的“沉浸式”,即使在制作上似乎有一些“偷工减料”,但对于疲惫奔波了一天的人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压方式。“沉浸式”,真的是这样吗?

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

沉浸式视频,因何而火?

沉浸式视频,沉浸的是什么?

单一追求流量密码,是否能长久发展?

“沉浸式”视频出圈,在各领域大行其道?

最早带有“沉浸式”标签的视频,是各大美妆博主施展换头术的“沉浸式化妆”。在抖音平台,能追根溯源到2020年2月12日是最初带有此标签的视频。

抖音用户“丑姐不丑”拍摄的沉浸式护肤,她面对镜头录制了自己洗头,全程不说话,用指甲敲一敲洗发露瓶身发出敲击声、挤压声、揉搓声、涂抹声、抓挠声流水声……吹干头发,一个特效,就全妆大美铝了。整个过程就很迷,没有撸妆过程,更应该是沉浸式洗头。

这条视频获赞10万次,一波“沉浸式”短视频自此席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各大平台,至今已达半年有余,仍旧火爆如初。

在#沉浸式护肤#话题下点赞最高的用户当属“马宝儿”,最初她的视频也是全程不说话,但其中最火的一条视频获赞141.4万次。此条视频的开端,就是她正面对着镜头轻声细语地吐槽自己男友不让自己卸妆,然后展示自己拆假刘海、卸妆、护肤的全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基本就只有呼吸声、敲打声、水声等,与安静的环境形成了音量反差。

说话轻声细语犹如情人耳边呢喃,伴随着清脆的敲击声、碎裂声、摩擦声等人为环境音,形成听觉上的动静反差。只要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就可以出师拍摄“沉浸式”视频,解锁所有主题。

收纳、吃饭、密室、穿搭、洗车……万物皆可“沉浸式”,文旅、美妆、餐饮、租赁等诸多行业闻风而来,清华北大等学府子弟也被“沉浸式凡尔赛”击中了命运的脊梁,可谓是火遍大江南北,火到宇宙尽头。

“沉浸式”视频,沉浸的是什么?

在现代影像拍摄理念中,“视听语言”这个词儿并不陌生,核心其实就是在内容制作中讲求的是视觉和听觉的相对“和谐”。

而在短视频中,创作者多数还是以吸引人们视觉感官作为主要创作点和内容突破口,当“沉浸式”这个概念出现在视频后,受众的感官体验开始聚焦于听觉,也就触发了观众的ASMR。

“沉浸式”视频,就是放大了环境音,让人们平时忽略的声音变成了一个“声音”主宰的世界,就像走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营造的氛围中享受静谧的时光。

随着“沉浸式”视频的火爆,涌现出了两种极度现象:一种是越来越多同质化的内容,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另外一种,则是创新路上以“千奇百怪的姿态”奔跑着。

抖音用户“美妆豆”从7月15日发布第一条视频至今,34条视频内容全部是沉浸式化妆。各种场景,海底捞、公司仓库、巷子口、街头等,没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嘈杂的环境音刺入耳膜,伴随着她化妆时用化妆品制造的敲击声。

在看似不经意的录制中,步行街的巧遇帅哥、烧烤店帅哥的路见不平、上班开会帅哥约饭这些或穷摇、或霸总的桥段带着熟悉的配方和那熟悉的味道,猝不及防、扑面而来。截至目前,烧烤店录制的一条视频获赞228.3万次,是“美妆豆”热度最高的一条视频,博主更是获得107.5万抖音粉丝。

海底捞洗头、菜市场刷牙、校园里敷面膜……轻松获得几十万的点赞量,但也有网友直呼“败路人缘”、“辣眼睛”。这样的现象,是不经意的火爆,还是浑然天成的“做作”?

流量密码,是内容为王?是套路得人心?

在抖音搜索“沉浸式”的相关话题,首屏基本都是亿次播放。与抖音不同的是,在小红书平台上,此类内容的点赞量基本在10万左右,多以腰部达人为主。

对于一些非头部创作者来说,搭上沉浸式内容这辆流量顺风车,也更容易实现内容创作的最高追求——变现。

在B站上,则是画风清奇,有好评如潮、唯美舒压、获得百万点击量的沉浸式手账,也有沉浸式炸鸡、沉浸式睡觉等奇特的内容。

广告

在追逐流量红利的欲望驱使下,从原本的舒压、治愈功能中走着走着,就走出了另一波“变异的脱缰神兽”,欢快地收割着一批流量,也不意外地被知乎网友们在热门话题“热情”地传递抵抗情绪。

在后期创作出的“沉浸式”视频中,确实有一些内容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剧情设计痕迹,刻意的矛盾、刻意的邂逅、刻意的搭讪……脚本中透着俏皮、天真、可爱、懵懂,成就了社死现场。

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产生疑惑,是应该随波逐流去分一杯流量羹,还是保持创作初心制作出正能量的高质量原创内容?

现今网民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以视频来呈现内容也降低了读取信息、获取内容的门槛,容易让一部分人盲目跟风。很多视频内容是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爱情观、价值观等人生观念的正确树立。

事物与现象所产生的利弊,就如同双生花,花的本体是否该有功过之分?大环境下,是乘风之势,摘取眼前的果实?还是坚持初心,不去人云亦云?新一波涌现出以“咆哮式”视频为首、与“沉浸式”截然相反的内容,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心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