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直播纪要|Creator Economy - 全球视野下的创作者经济

来源:    作者:      2022年08月04日 16:23

导语:其实从移动互联网兴起的10 -12年左右的时间,创作者经济就已经逐渐在发展了,但是在去年开始创作者经济又重新成为全球的一个热词,我觉得有另外关联的几个词跟它很有关系,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Web3、NFT或者是元宇宙。

「创新者说」是全球创新链赋能平台——ECI,集结国内国际数字创新领域最具代表性的Enterpreneurs 企业家、Creators 创作者、Investors 投资?,以及相关产业学者、媒体代表、新锐人物,跨界探求商业创新进化法则的旗舰内容IP。「创新者说」深挖行业热点及创新趋势话题,透过行业大咖的人化视角「让干货有湿度,让专业有温度」,敬请关注与期待。
image.png

直播概况
7月28日晚,创新者说第二期话题直播开播,E (Entrepreneur企业家)- 咖菲科技CEO 石岚、C(Creator创作者)- 创意营销平台 产品负责人 陆振宇、I(Investor投资人)- 非凡资本 创始人 吴畏,与特赞Tezign合伙人 杨振一起探讨了《Creator Economy - 全球视野下的创作者经济》。
本次直播活动在壹场科技的直播工具平台进行直播间搭建,由 【ECI 创新者说】 、【ECI Academy】、【特赞Tezign】、【咖菲科技】、【深演智能】、【理财频道】等视频号共同直播,财联社鲸平台进行同步转播。image.png

纪要回顾
image.png

杨振 Tony:    为什么近期“creator economy创作者经济”成为了国内外讨论的一个热点议题?

石岚 ShiLan:谢谢杨振总,其实从移动互联网兴起的10 -12年左右的时间,创作者经济就已经逐渐在发展了,但是在去年开始创作者经济又重新成为全球的一个热词,我觉得有另外关联的几个词跟它很有关系,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Web3、NFT或者是元宇宙。因为尽管在互联网平台上,创作者也能够发表自己创作的内容,但是往往是大的平台垄断了流量,垄断了广告的收入,所以创作所获得的收入本身,如果我们去看一些数据的话都是比较少的。但是在Web3时代,因为更加强调让创作者本身来拥有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这些资产的价值,所以我们才认为创作者经济真正可以得到腾飞。整个技术的支撑,特别是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经济体系的建设,使得创作者经济现在有了蓬勃发展更大的可能。

杨振 Tony:同样也请教一下David,其实你过去一段时间,在中国最大的一个内容平台上,负责创意创作者相关的工具和产品,你怎么看最近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热?

陆振宇 David:对,我今天可能更多的是从一个平台视角或者是说一个内容社区的一个平台来看创作者的价值,我们知道可能原来媒体和社交它是两个相对来讲不会那么相关的一个领域,但现在社交媒体平台就放在一起说了。所以我会看到说整个去中心化的作者繁荣,这件事情一定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它留住用户的根本。所以我想对于国内的或者甚至海外的很多的一些内容平台来讲,包括抖音、小红书,怎么样能够让创作者在我的平台当中生活好,并且能赚到它的收益,那才能够使得我的平台上的内容不断的去做迭代,或者是从而去留住我的 C端的用户。所以从平台视角出发会看到说整个社交平台要去留住用户,必须要去服务好创作者,并且让他去得到足够的变现。所以作为平台方的一些产品的平台,致力于怎么样去繁荣创作者的商业的生态,去绽放内容的价值,这件事情一定会成为平台的一个核心使命之一。所以说最近几年我们也一直在想怎么样去帮他们去获得更高的一个变现的价值。回到创作者本身来看,对达人来讲或对一个创作人来讲,他的整个账号的成长可以认为是一个成长的主线,它变现可能是一个副本,对吧?就逐渐和副本它会并列的都会去关注。比如说从成长角度,我一开始是一个兴趣,或者说开一个号玩一玩,逐渐的获得了一些初期的涨粉,我的朋友或者我的陌生人关注。点赞是我继续去创作内容的一个非常强大的信心,再往后我要继续成为一个专业的工作者,我要形成我的人设我的风格,我需要摸索我的这样的一个风格,然后这个时候就会开始想我怎么样去通过变现的方式来让我得到一个长期的这件事情的价值,而不是纯为爱发电这件事情可能它不会特别持久,一旦它形成了一些商业利益的补充以后,它会更有动力去做进一步的一些拓展,所以它不断的在进入到创作的瓶颈期。长粉难了,我要改变我的人生和风格,重新的再出发,那会有一个这样的循环的过程,所以变现在当中其实就是不断的去补充和滋养成长链路变得越来越健壮,所以我会觉得说为什么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就是我们会思考创作者,其实这个群体它变成了一个职业,什么时候我该去变现,如何去做变现,然后长期发展职业发展该怎么做,我该如何通过内容成就我的事业。这件事情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当前创作者这个职业他们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

杨振 Tony:我也多问一个问题,比如说抖音上,已经通过自己的才华,通过内容实现变身收益的创作者已经收益上有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了。包括不管是广告还是电商,这块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巨大的生态,对不对?

陆振宇 David对没错,一般在抖音上大家知道创作者收入的方式可能是大的类型直播的打赏的收入,其次是他的电商带货的一种收入,最后是商单的一些分成或者广告的一些合作。

杨振 Tony是最近这几年收入的增长趋势如何?

陆振宇 David:每年都是以翻倍的增长。

杨振 Tony:其实确实这个领域资本的推动也会非常的重要,包括吴畏老师因为做投资这个领域也做国内的行业的各个角度的一个观察,所以听听吴畏老师您的看法就是为什么这个议题现在变得更多人在讨论了?

吴畏 WuWei:我先想一下David刚才讲到的这个情况,我觉得其实是当然对国外来说的话疫情可能已经结束了,但是整个从2020年开始的话,疫情的情况其实让大家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会越多,因为大家可能在线下不是那么容易能见到面,所以就会更多的去使用到这些社交媒体。举例子,我们说大的互联网公司在海外的产品的话,它其实差不多也有月活10亿,日活6亿,这么大的用户量。其实它的这种增速肯定会去推动很多的创作者选择在这样的社交媒体上去请内容的生产,所以我觉得这是疫情带来的一个原因。第二的话就是说其实从整个疫情后时代的状况,我们也会看到会有很多的一些所谓的零工经济的兴起,因为其实零工经济的话,再比如说像国内有猪八戒,包括现在有很多滴滴司机,然后美团骑手其实都是属于民工经济的一种,我觉得对于创作者来讲的话,那么他可以选择一个更自由的方式来工作,对吧?甚至于在家工作就能够获得收益,所以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后疫情时代带来的这种民工经济驱动的创作者。

image.png

杨振 Tony:在大家的视野中,如果画一张「创作者经济地图」,会有哪些重要的版块和玩家?

石岚  ShiLan:好的,当我们讲到一张地图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地理区域,所以如果我们横向来看,北美、欧洲、亚洲、南美其他的地方,其实不同的地方的创作者生态它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发展的阶段也不一样,北美和亚洲应该是特别的繁荣,这跟我们整个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繁荣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在一些年轻人口众多,然后他们的视频消费内容消费时长越来越增加的这些地方,比如说像东南亚,像印度,其实我们也看到创作者的数量是越来越多,所以如果我们直接画这样一张创作者经济地图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冷热不均,但是有很多后起之秀,那么如果我们是从经济生态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自己在从事Web3的产业,然后看到最早变现的或者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些头部的案例,往往都是艺术家设计师,著名的音乐人,这些带来给我们视觉和听觉体验的一些创作者。但我想说的是创作者绝对不仅仅是这些,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尤其是在未来的经济生态中,会有很多我们现在没有的新兴的职业和新兴的创作者出现,比如说现在房地产经济是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但是原来做规划做建筑做设计的这些工程师们或者是建筑师们,他们又有了新兴的一个职业,可以到元宇宙空间里成为一个建筑师,而且我们遇到越来越多的品牌客户和政府客户跟我们提出这种要求,甚至学校也有跟我们提出这种需求的,说能不能给我们构建一个元宇宙空间,那一样我们在3D的和虚拟空间中,我们也是需要空间的构造者的。所以我觉得创作者的经济的版图的话,应该是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内容创造者,会有非常多新兴的职业出现。另外还有一个是创作者的专业服务机构,我们觉得是在经济版图中间也非常重要的,他们本身不是创作者本身,但是是服务于创作者的,不管是创作的工具,比如说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剪辑的工具,AI生成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工具,帮助创作者去更快更好的生成内容,传播的媒介,社群的运营管理,个人品牌的打造,包括怎么在海外的社区来建造个人影响力,其实创作者本身是很难完成所有的事情的,所以他们也会成为生态的重要一员。

杨振 Tony:很好,就是创作者的服务团队机构和公司对吧?当然这个服务可能有一些是工具,有一些是专业服务,有一些是提供资源和链接。也想请问David:因为您自己做产品,所以您觉得有机会的这种工具会是什么方向?

陆振宇 David: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都很期待。我先讲一下地图,我自己原来在想就就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像是我们叫互联网城市化营销的一个大的地图,我们每当看到这张图,觉得每个环节当中确实有很多非常专业垂直的公司在这里面去做。我自己理解可能创作者视角当中大概分为供、需、连、场4个大的角度,比如说供给侧,刚才讲到有很多的这种新兴的一些内容生产者,包括图文的数字的,一些视频的音乐的等等,也有名人有KOL、KOC这样不同的垂类的一些分层,对吧?内容生产方其实有很多需求方更多的品牌,其实所以这里面我觉得后面也会讲到这个品牌跟内容生产者之间怎么样去做好桥梁的连接,这件事情是我们翻译工具的一种表达,这里面的工具不光是内容生产,还有帮连接商业需求和内容的价值,去做好内容的兑现加兑现这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需求方更多是品牌。第三个就是技术服务方,刚刚石岚总讲了很多工具,但我理解工具之外,其实还会有一些刚刚讲到一些直播的技术服务或者选品的内容上的推荐,数据性的一些产品,三方数据的监测,各种直播平台上的实时的一些监播,这些内容可能这些工具更多的是在投放层面上,或者在内容创作以后,它的一个内容消费的环节当中,怎么样去做好一定的一个发扬光大或者放大的一个作用。最后可能还会有一些仓储物流,可能到售后环节那,所以这些工具当中我觉得都会有涉及到说怎么样把通过内容出发,它的起点都是内容,要把这个内容像物流一样,我要把它打包发往各个地方,各个地方发网的过程当中就会有很多它生产之外的一些或者护航的工具要去做。最后我理解它只除了刚才供、需、连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场”就是说我们整个内容分发的渠道,到底在短视频还是在一些社交的场合和平台,或者一些资讯的还是直播的电商的,甚至现在所有的有一句话叫做所有的平台都可以用短视频重新再做一遍,可能类似于这样的一些分发的渠道,也是最后这个“场”这总结我觉得整个地图从供给需求整个连接的服务的整个链路,最后它的分发的场可以去看到说在创作的经济地图上,我们有非常多的可以做的事情。

杨振 Tony:我这里跟进一个稍微挑战一点的问题,其实我很喜欢你的讲法供、需、连、场,但其实在过去的10多年里面,我们看到整个创作者经济里,受益最大的是“场”,在“场”上面做创新的人对吧?不管是对他是Facebook还是Twitter,是抖音还是微信,然后受益程度远远高过于供给侧,就是创作者经济里这个趋势你觉得后续会发生变化吗?会有一些新的变量出来嘛?

陆振宇 David:我觉得平台本身的规模和价值也确实是它在分润当中的占比很高的一个原因,因为它搭了台子,那理论上它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往往是这里面最能够具有话语权的这部分。对,但是我相信Web3到来以后,我们正在把价值还给创作者本身,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同时也非常令人振奋,这件事情我觉得它某种可能会打破一些平台所谓的垄断,或者说那个平台之间的利润分配的均匀程度的壁垒,但是同样的平台也有责任去帮助创作者去做好他们本身的成长,因为这件事情光靠个人个体,我相信是很即使有这样的权限去获得更公允的一个分润,但是他如果平台要去做很多帮助他们成长的事情的话,平台自己本身也会有一部分的利润价值所创造,所以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打破,但是平台依然有它的义务和责任在这里面。

杨振 Tony:是的,石岚总有计划帮创作者去打破这个吗?

石岚  ShiLan:我其实刚才听到David说,我们定义温饱线是创作者本每个月可以赚到2000人民币,我还是觉得这个数字有点低,因为在上海这个数字肯定是不能保障那么多创作者的生活的。我是觉得在创作者经济的时代,其实是把内容消费内容创作的长尾市场给打开了,以前比如说我们可能在比较远的一些地方,小地方的人,他根本就不可能被那么多的人给看见,但现在有了这些创作者的平台,就可以让大家被看见,至少还能赚到一点收入。我们是期待在未来随着一些技术的推进,尤其是我自己几个人是特别看好Web3和区块链技术的推进,因为加上了这个技术容器,可以直接把数据内容转化成数字资产,而且每个人的资产是可溯可交易的,这样的话我们就期待每个创作者他真正的能够创作养活自己。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大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就每个人都有可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想起来是特别美好的。

杨振 Tony:好,说回刚才这个地图这个议题,其实我相信从资本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把这个图摸得清清楚楚的,所以请吴畏老师聊聊,如果从您的视角去看创作者经济地图会有哪些板块和玩家。

吴畏 WuWei:对,我觉得基本上这个话题已经被石总跟David总已经全部描述完整了,特别是刚说的供、需、连、场,我觉得基本上这个地图上所有的玩家player都归纳到所谓供、需、连、场这几个字的定义里面了。我尝试以农业场景做比喻,创业者是农民,然后种地时他说需要锄头,然后如果是更好的工具就是拖拉机,这也是一种生产工具的升级,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效率工具。另外一个的话,我觉得其实这些创作者,有些可能是像一些艺术家、音乐家,他可能自己就能够出去创作,但是事实上有一些创作者的话,他其实做的是二创。比如说今天我们也看到消息说在某大平台就不能去使用未经授权的音乐素材了,但事实上有很多是二创的,所以我觉得这里它也会存在生产资料的问题。所以这里的话我相信创作者经济里有生产者,有生产工具,有生产资料,这的话整个市场无论市场是一个贸易市场,交易市场,我们说菜市场也好,还是一个人才市场也好,永远它是需要有一个chan3去把供需各方给连在一起,所以我觉得供、需、连、场这4个字还真的是包罗万象,基本上都能涵盖进去。我也很期待就是说可能某一天的话,我们可以去绘制一个中国的创作者的经济地图,甚至是一个全球的创作者的经济地图,应该可以涵盖很多不同的公司行业跟这个机构在。

杨振 Tony:其实对吴畏老师之前也是在看过一些,比如说不同行业、营销科技这块的地图,然后如果说创作者的经济,从你投资的视角,我追问一个问题,你觉得在地图上现在有哪些玩家你印象很深,或者觉得是在快速发展是在冒尖的,你怎么看待这个?我觉得一般来说从投资者的角度第一的话,他不大会去投资个体的生产者,就是不会投资一个个体的创作者,但就是说当这个最近几年还是会有人去投资类似于像MCN这类的机构,它会签下很多的这个创作者或者,我们说达人,但事实上,MCN就像经纪公司一样本身它跟达人之间的一个绑定关系,可能并不是那么的牢固,所以其实也并不是说财务投资机构很看重的一种模式,在这个里面的话,我认为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工具跟这个场域,工具本身的话是能够整个市场里的创作者所使用的。当然现在有个词叫PLG,对其实PLG的很多工具现在我认为也都是创作者在使用无论是一些协同工具还是一些设计工具。那么因为这类工具的一个特点就是说它其实使用的人越多,它的编辑成本越低,而且就是说本身来讲的话,用户也会带动用户,而且未来它有可能也会演变成一个双边市场。另外的话我相信这个平台也是他们最看重的,但是现在这个平台也都比较大,相信新的平台也很难建立起来,所以我觉得这里面的一些工具目前是资本比较喜欢去看的一些方向在这里。

image.png

杨振 Tony:确实是,我们看到国外的一些关于创业者工具上面也是有不错的资本上的发展,这一点倒是非常明显了。当然其实我也看到一些确实面向创作者服务的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其实通过一个服务能力加上一部分的工具组件,也在开始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这个挺有意思的。继续话题,比如说就像刚才聊到这张地图供、需、连、场已经展开了,有创作者、有生产,料,有生产工具,供、需、连、场。其实我也特别好奇,最近大家聊Web3会蛮多对吧?不管NFT或者还是其他的走势,大家其实对将来的Web3的科技的发展和去中心化的精神还是有很多的讨论和议题。这里头特别是像咖菲科技的石岚总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您觉得在Web3领域里面,创作者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里会出现哪些新的商业模式的机会吗?有请石岚总分享。

吴畏 WuWei:Web3是非常强调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据,有自己的数据的所有权以及自己数据所有权所带来的收益权,所以由于这些创作者就成为了整个Web3经济的核心,就非常的重要。大家会有这样一种比喻,就是在Web1的时代流量是最重要的,所以平台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在Web2区块链的时代,开发者非常的重要。但是到了Web3的时代,因为会有大量的内容出现,而且大量的内容是由创作者来创造的,所以他们就会成为整个经济体体系的核心。又因为它是一个虚实相生的这样的世界,所以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被创造出来。就像在我们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我们需要种植,需要生产一样,在Web3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大量的内容,那会有一些什么样新的商业模式?我想还是回到我们刚才说的长尾市场,电商时代淘宝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其中有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受益者就是边远地区小的卖家,它也可以触达到远方的一些消费者,比如说农产品或者一些特色小产品,这个完全是一个长尾市场被打开了。那么在Web3的时代,我们是感觉到内容创作的长尾市场被打开了。

杨振 Tony:这块的底层创作者可能潜在的商业模式会是什么样子?

石岚  ShiLan: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业模式,刚才也提到了说是直播的打赏,还有直接的电商的带货,然后还有一些可能是内容的消费,但未来的话我们感觉到比如说一种把数据内容直接转化成数字资产,所以我就可以让大家直接来买我的内容了,如果我是一个二人转的讲笑话的,我创作了一段金句,你每用我这个段子一次就给我一块钱,这样的方式一但创建起来的时候,其实一个小的创作者他可能也能够收到一些持续性的收入,但没有技术手段支撑的时候,这件事情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但我们觉得有了区块链技术,有了各种各样溯源的技术和更多的数字技术的支撑之后,它是有可能实现的。我这只是举一个例子,但更多的这样的草根的创业者可以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创作内容直接变成商品。

杨振 Tony:是的,好,也请问David,我相信其实在抖音的平台上也有大量的创作者,有头部,有超级头部,但这些达人有很多的中长尾的内容创作者,这一块比如说到Web3这个领域的时候,他们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您从你的角度您怎么看新的创新的机会?

陆振宇 David:我觉得web3它当然我这块其实也是最近才刚了解的一部分,我觉得它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是让创作者的内容的价值度量变得更精准,包括刚刚讲到的确权或者它的内容价值到底用到了多少地方,获得的相应的一个利润,所以它的整体我觉得是对于内容价值的度量变得更准确了,并且数字化这件事情他非常注重个体的贡献。反过来讲,个体这件事情也是当下年轻人我们讲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它是一个应运而生的产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符合我们当代年轻人的这种自我非常独特的一些个性化的趋势。所以在原来比如说像抖音里边很多创作者,他其实有很多的领域都会用到内容,比如说我们短视频当中看到的亦或者我们广告里面所用的物料,它也称之为一种创意,更多的也称之为素材,这些内容的创作者他本身其实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什么这么说?我举个例子,原来在广告领域当中,我们知道每天整个互联网短视频的广告的强化规模可能是非常大的数10亿的规模,这里面每天就需要近50万个视频去成为广告的投放的一个素材,这50万个视频背后它就有可能有数万个创作者每天在拍很多的视频,他们有编导、有剪辑,有后期也有很多的一些创业的人员,他们往往把这个视频做完了以后,更多的是交给了优化师、投放人员,他们去做进一步的投放的一些操作,所以对创作者来讲,我的产物其实在我交付的那个时刻就已经断档了,或者就已经不再是他的了。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说整个内容的一个断层会导致整个数字归因上会有问题。举个例子,如果一支素材、一支视频它非常的跑量,广告里面讲跑量,那就意味着它会给我们的品牌带来更大的一个效果收益。如果说这个数据是断层的话,整个创作者他是完全不知道我做的好不好,无法给我未来形成下一步作品的一个迭代,同时也不知道这个作品带来的一个商业价值,这件事情其实会就相对来讲是会把创作者的角色变得很弱势,他只能贡献,但他其实获得的更多的是固定的一些收入,或者按照数量来计算的一个价值。这件事情其实往往不太符合这个作品本身它的创造的价值,所以我会觉得是Web3有个机会让我们的创作者,我们讲俗话叫翻身农奴把合唱就会有这种感觉,然后终于获得了自我的一个价值觉醒的这样一个机会,所以说同样消除了平台或者说部分创作者的一个上层的一些机构或者决策对于内容的压榨等信息不对等的这个问题都会被解决,就这种事情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心,或者说一个一个挖掘的一种方式。但是除了广告素材之外,其实像抖音上也有很多内容,其实他们也都在寻求那种付费的可能性,包括像最近有一些短剧的题材,包括刚才提到的音乐的版权的素材的确权,还有很多的这种视频或者图片的一些应用,这些场景当中都是我们讲其实就是创作内容的创作者,他都是非常底层的,指的底层是说他都是在业务链当中的底层的贡献者,他们其实给更多的机构包装并且转卖的过程当中,其实获得了更高的高昂的利润空间,对他们来讲是透明的,这个事情我觉得并不是特别公平。所以刚刚杨振总问我说,供、需、连、场,里面场往往是收益最大的部分,我觉得平台本身都还好,就是说内容平台是叫它分发的,毕竟带来了价值,但如果说有一个平台,它用信息不对等的方式来获得转卖的一个差价的方式来获得高额的利润,这件事情我觉得是要打破的。

杨振 Tony:再请教一下吴畏老师,因为我看您也会关注一些内容这方面的行业,也会关注Web3的行业创作者,想知道您对这里面角色和商业模式的一些看法。

吴畏 WuWei:可以先分享一个就是在投资行业里面最近大半年的一个变化,如果大家看到一些文章也会发现就是说很有意思一点,现在没有基金投TMT了,这个人包括国内的消费企业服务看的人都很少了。看芯片半导体新材料这些,然后美元基金的话去看Web3了,然后他们中间重叠的部分,大家说有是PLC这一类的。那么其实我自己觉得就是说在我们这边来看的话,真正去投资Web3看Web3的他也不在中国看项目,因为中国可能没有web3的发展土壤,因为它提倡的这种去中心化不一定适合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之内,包括说NFT,可能咱们在国内就讲叫这个数字产品,基本上是前6个月是不能进行二次交易的。所以我觉得就是说与其说在Web3这个领域里面的话,我们不如说放在现在这个场域里面,其实区块链的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里面得到的一些使用,而区块链的技术本身使用这个技术在中国的土壤环境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里包括有因为区块链的特点第一的话,它确实是刚才石总讲到的,那么可以很明确的确认就是这个东西是我的对吧?它不归属于别人。第二的话它的可追溯性的话,其实会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信任成本,所以大家都说区块链网络是一个价值网络,是一个信任网络。在这种情形下的话,我觉得它本身就会繁荣整个创作者经济,特别是对于一些这种类似于IP版权授权之类的这一些领域的话呢,其实我觉得它充分的使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的,所以这是我对 Web3的一个认知,所以在国内来讲的话,我觉得还是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去在这些领域里面去广泛的被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image.png

杨振 Tony:我正好就聊到下一个议题,因为吴畏老师也是看各个赛道的情况,比如说最近其实出海,我发现也是挺多伙伴们在讨论,是因为我自己在宝洁校友会,我觉得挺有趣的,就是宝洁校友会最近都拉了一个出海群在讨论中国的服务工具的出海,我就知道这事肯定是已经火上天了,都连宝洁的人都在想出海了,就像前几年大家聊消费的时候一样,聊TMT的时候一样,所以您觉得在出海的过程中,其实因为跨境电商也好或者B to C也好,这些品牌其实需要比较多的这种达人来带动他的生意的发展,对吧?在这个领域里创作的经济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因为其实就像前一段时间很多伙伴们也聊,比如说TikTok在北美开始做商业化了,当然现在可能也会有一些新的挑战。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您怎么看出海领域的创作者经济的机会和挑战?

吴畏 WuWei:对,因为创作经济范畴领域还挺广的,就像杨振总最开始讲到那份报告里提到的,比如说动辄有5,000万人声称自己是创作者,创作者可能有千亿美金的整个经济规模,因为这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别的,包括说教育行业里面去进行创作的人,所以我觉得我们也是把它缩窄一点,我们就说是网红经济或者国外的话,它一般讲这个叫影响力,influencer这样的一个marketing的市场里面,我觉得其实现在来说的话挺多的, B to C的品牌,包括跨境电商,他们都会去使用海外的网红来去做营销。其实这个是有几点优势的,第一的话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在social media上去通过网红去无论是种草还是带货,其实是它本身具备一些传播性。其次的话,如果是一个本身在当地市场没有太多知名度跟认知的新品牌的话,其实通过网红的介绍种草进去的话,其实是能够比较快的进到一个新的市场里面。然后其次的话其实现在来说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我们自己了解的话,正常来说的话,你找一个北美的网红平均来说的话,可能粉丝在100万,可能在这个YouTube上然后相同的情况下,可能国内的价格是海外的价格的10倍以上,也就是说你找国内的网红可能要20万,你找海外的可能就2万人民币就行。但是海外网红有个特点就是说他不带货,他不跟你按CPS、CPA来结算,他认为就是说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一个正儿八经的创作者对吧?我来做一条创意视频植入你的产品元素,我就是按这样一条多少钱,一条2万一条4万一条5000都是人民币,这是ok的,但是你说这样子你挂个链接,然后最后销售多少跟您分成的话,大部分网红是不接受的,所以其实整个海外的网红经济可能跟国内的相对来说比较求效果比较内卷的市场还是不太一样的。

杨振 Tony:振宇应该也最近在积极关注整个出海这一块,如果从你的视野来看,正好是创作者,又是出海这两个元素加到一起,你怎么看这个机会和挑战?

陆振宇 David:就是在品牌营销的打造过程当中,其实会有很多的阶段,包括概念怎么去立,然后用户群体怎么去细分,场景怎么去塑造,最后怎么去讲故事,让用户能够去反映我的品牌,去传播它。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会发现说品牌种草这件事情,国内其实有很多玩家玩得很溜,海外其实在做这件事情的也非常多。我记得某个品牌,它其实在Instagram和TikTok上,包括在YouTube上都占了很多投放的一个占比,去投一些达人去做品牌的一个塑造或者种草。所以我会觉得说像品牌种草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当前一个新的产品和新的品牌发布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的基石。这件事情跟原来的我们讲一些传统媒体上去做品牌的不一样,它可能更多是通过KOL和KOC在品牌,这件事情其实是对创造者经济来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重要信号,来帮助所有的品牌一定要去立起来,一定会通过达人去做。其实我们去深究它背后的原因,就会发现说在更早期传统的广告时代,硬广是无可厚非的最重要的一个投放渠道,为什么呢?因为整个产品的购买跟它的一个广告的接收当中是断层的,我看到这广告特别棒,然后我要去买它可能是十天半个月以后的事情,因为我没有线上的购买渠道,在原来的这种传统的场景下,我只能记住它,所以广告目的就是记住它就行了,不管它有没有带来什么,只要记住它就行了,所以会有非常多的口号或者一些广告语让你记住它,记忆度很重要,但今天你会看到说买一件产品它是一个非常快的决策,或者你可以非常轻而易举的到一个平台上去购买它,所以广告它就变成了一种欲望的一个激发,它并不是一个让你记住它品牌就行,而是说我让你得到了一种场景上的激发,让你我有买这些东西的冲动,看到的是一种购物的欲望,所以它的内容本身就变得更重要了。原来可能品牌你饱和式攻击就行,现在你要激发他的欲望,因为他马上就能买,所以这个场景当中当然是非常适合去做种草的,因为整体达人实现了一个非常好的价值,它帮助整个消费者把他的使用的一些感受,使用的体验,眼睛所看到的那种场景非常好的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出来,这件事情能够非常好的激发C端消费者对于所谓的美好生活的一个向往,或者说你个人的一个精神或者生理需求的一种满足。所以整体产品的价值的传递,消费的动机的一个理由和他的一种信任感,都可以通过influencer达到非常好的一种传递。但这件事情我感觉现在在海外整体上我们的一个流行的趋势还没有国内玩得这么溜,然后我相信这也是一个非常需要去做的部分,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使得它的整个海外市场能够打破出来,因为短视频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能够把刚刚讲到的一个产品的价值、消费的动机、信任感,通过视频可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件事情在当地的种草的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杨振 Tony:David说的我觉得特别好,因为确实整个购买链路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了前端的影响力模式的变化。因为之前你确实买个东西你没那么方便,你要去商场对吧?你要去外面,你花的时间和精力实际上是更长的,所以这种饱和攻击的方式才会让你有深刻的印象。当我在面前摆着三个洗发水的时候,我一定是选我听到过的而不是性价比最高或者产品最好的那个。所以传统货架确实就需要你心智超级强,但是现在所有的购物One click away就是一个点击之后就能到,确实这个时候它更多的是要勾起你的购买的欲望,所谓的种草来增加产品的认知和信任的建设,让你能够 just click你就可以买到了。所以我觉得确实现在在国内,种草已经可能5年前10年前大家还觉得种草是诸多营销渠道里面的之一的选择,但在今天其实种草已经是你只要是营销,你就必须把它当做很大的一个环节来做的必备品,因为基本上不种草无营销了,所以这个地方确实也是品牌跟创作者连接里面一个很大的议题,因为怎么选对的人,怎么用对的方式种草,因为有的很多时候也不是闭环的,那到底是有效还是没效?这块你们有做过一些什么样的尝试来解决这个连接的问题吗?

陆振宇 David:这其实是一个度量的问题,当然现在很多商家其实投内容营销还是一个偏品牌的一种方式,它不会直接看销量,而是看我投放A这段时间3月份投了一波相比2月份,去掉节假日的关系,是否我的整个站内站外的所有的众筹销量是会上升,比如说我在小红书铺了一些帖子,然后我看到我的淘宝的销量上去了,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campaign,同样的他不会去看直接像小红书上的这些内容,它是否直接带来的销量,他不会关注到直接的联系。所以这个当中我个人觉得它在度量上面,当前确实还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要精细化的去看到说每一个达人他的贡献的价值也许是间接,也许是直接的价值,怎么去衡量出来当前的业绩还是一个非常值得挑战的问题。当然我觉得挑战当中来看的话,其实除了度量本身,我觉得平台更多的要做一些他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怎么样去帮客户把软广硬广在一个平台内去做更好的打通,既然我跨平台我做不到,但是像抖音台其实也有自己的一个闭环的电商,怎么样去在一个平台内能够实现更好的品牌的效果的一个助攻,这件事情是可以被做掉的。

杨振 Tony:这个问题在海外会有一些变化,其实就像刚才讲海外一方面可能是种草的意识还落后一点,还需要教育,但是在模式上会发生一些不同吗?比如说B to C就是一个更容易闭环的地方,但是现在挑战是达人还不愿意带货。

陆振宇 David:对,据我所知,海外当前包括商家其实也不太熟悉DTC的一个模式,跟吴总其实讲到的非常类似,大家都觉得就是一个品牌性的一种营销,我不会去想到他还能带货,当然也不愿意按照这么不确定性的方式来结算,所以这个当中我觉得可能也跟TikTok当前在海外的体量还不足以成为一个营销平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系。如果说未来整个海外电商的某些销量结构上能占20~30%,我觉得这件事情一定会被更多人重视,但当前阶段可能还是一个起步的阶段。

杨振 Tony:石岚总这边你其实我看到也是因为做Web3,所以一定也跟国际有关,所以在出海的领域你怎么看这个创作者经济?

石岚  ShiLan:我的视角会稍微有一点不同,我更关注的是创作者出海以及创作者服务的机构怎么出海,所以当然机遇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中国占到世界人口的1/5左右。海外有更多的人口,而且有很多正像大家所说,其实他们的竞争或者是他们发展的程度还没有到中国的程度,所以它也有很多蓝海待开发。但挑战我觉得最大的是来自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比如说最近我们也看到有一些短视频平台在欧洲也受到一些文化上差异的挑战,其实对创作者本身来说,同样的内容可能在亚洲国家在中国是受欢迎的,但是在欧美国家可能就没有办法激起那么大的反响。我们最近比较熟悉的一家合作伙伴是一个也是网红的运营公司MCN公司,他们就准备在加拿大来建立他们自己的一个基地,然后就培养当地的网红,同时也培养国内的网红,能够创造面向海外市场的内容。所以我们觉得当我们讲到创作者经济的时候,核心还是创作者,而创作者创造的内容它一定是跟文化是有非常强关联性的,文化又是各个地区的差异非常的大,虽然我们在一个全球化或者说各种去全球化的这个世界当中,但是一定是要跟当地的文化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可能最大的挑战是来自这里,如果谁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得很好的话,可能就会吃到最多的最鲜美的果实。那怎么去面对这些,其实我是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做的最出色的那些企业,比如说原来像华为,他们都不是从教科书中学来,或者是坐在这里请咨询师给他咨询,他们都是在真枪真刀的实战中打出来的,真的是一个地区市场去尝试去开发,而且是进入的比较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了这些经验,在不断的迭代,如果要做跨境电商和做DTC的这些出海的话,其实可能对创始人或者是管理者来说,还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你的速度要快,你才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去成长,然后是得真的出去,不能一直在规划。

image.png

杨振 Tony:确实,因为所有的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我最近也看到很多朋友在投身出海的相关的业务里头,我觉得还是很棒的,就是一开始也不一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就是一点一点打,最后能够看到进展。其实说完海外我们也把眼光收回到国内,看到现在其实近期上海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在鼓励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这个数字经济其实不只是数字不只是用户其实里面有很多的环节涉及到数字的内容,设计,创意的经济,这一个关于数字创意这一块大家怎么看?比如说如果我们就看上海,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在放眼世界的一个角度里,上海创作者经济的发展大家会怎么看?我先请石岚总聊聊。

石岚  ShiLan:我自己作为在上海创业的一个属于Web3,也是操作经济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另外一块是元宇宙营销,我们是非常振奋的。在上海最近的政策规划中间也是用到了NFT这个词,而且有一些很明确的一些政策上指引的信号,所以对于我们所有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我觉得大家首先是感到非常振奋,因为他重视出现在了地方政府的报告中间。第二,我们确实也看到其实不仅仅是最近的这份报告,在3月份的时候,徐汇区政府就已经组织很多企业,也包括邀请我们去座谈,然后包括再讨论一些有创新性的举措,所以我们感受是像上海这样的地方政府是实实在在的在拿出一些支持的政策,还有各种各样的力量想帮助数字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或者中国Web3产业的发展跟海外可能会有一点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在监管政策上的不同。如果我们在Web3的发展上更满足中国的监管政策,然后并且能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我相信是有巨大的机会的。也因为监管的壁垒,其实它还相对来说把海外的竞争也拦在了门外,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我觉得不一定是坏事情,它也是有巨大的一个机会所在的,所以我们自己是非常看好的,我们也相信说如果上海政府能够真正把这些政策落地的话,先发优势和网络效应,也许在上海会率先成型,那有可能就会成为整个Web3经济的全国和全球的领跑者。

杨振 Tony:非常期待,其实确实在看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整个这块政策的文件表达的时候,我们还是兴奋的。其实也同样请教David,您也在上海工作,然后在一个巨大的平台,您怎么看待上海这个方面的机会?

陆振宇 David:其实这个话题,是我看到这个topic以后我才去查了查,说实话我之前还真的没有关注到上海竟然已经出了这么详细落地的一份报告,它的详细程度令我叹为观止,说实话是真的是可以当做一篇科普文,我觉得这里面非常的详细,所以我个人感觉它其实是整个内容的繁荣才能带来数字经济的一个新的生态的繁荣,所以内容还是所有的事情的一个支点,给他的内容填充足够的有趣丰富,在任何一个新的场景上都会是需要一个内容来填,新的交互的维度的产生,新的终端触点的一些创新,包括一些咱们的区块链和Web3的一些基础基建的搭建,这些事情都会催生一个新的海量内容场景一个新的场,然后同时我相信也会为创作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个非常肥沃的土壤。所以这件事情我也跟大家一样是非常惊讶且赞叹市政府能够在这个领域当中有先发制人的一个非常鲜明的一个决定,所以我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的一些内容,我刚细读了一下,觉得真的是非常的详细,新的产业、新的要素、新的基建、新的终端、新的企业、新的载体,这些事情包括它的目标也非常明确,2025年我们要达到整个增量的一个生产总值的60%,这些事情我觉得一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同时我们也看到说在地理位置上,在上海其实它每个行政区都会有接下来的一个20年的一个规划的重点,像杨浦、浦东以及长宁都会有文化产业的这样一个布局,这个也是我亲身感觉到了以后,自己都住在长宁,你会感觉到那里有很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做一些规模化的改善,所以这件事情我个人感觉它是一个起点。纲要出来以后,我们更多的创业者,我们的从业人员怎么样去投身于此,并且整体文化产业的打造,这个是一个相对长期的一件事情,任何文化产业的打造都需要有非常强的耐性和坚定的信念,这个当中如何去让整个创意的体验它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能够走进大众,走进校园,甚至让这样一个创作者有清晰的职业认同感,因为现在年轻都讲究认同感,职业的规划和认同感的一个辅助的一种配套都需要跟上以后,整个人才才会上去,但这件事情确实是一个20年的规划。同时我们现在在一个非常快速的起航的过程当中,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状态。

杨振 Tony:非常好,其实很认同David说的,整个内容文化产业或者数字内容产业是一个长期性的行业,它并不是说一个几天几年就能搞定的事情,然后我自己的感受也很强,在看到这份文件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政府是非常专业的,非常系统的,也非常深入的把我们其实在从事的各个领域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概览,而且是一个非常ambitious的,是一个有野心的计划,我觉得真的是让人很激动,所以同样也会问问吴畏老师,因为您做投资这一块,整个宏观这一块是一个风向指标,您怎么看上海的创作者经济发展?

吴畏 WuWei:对,我觉得提两点,第一的话我觉得创作经济发展肯定是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土壤的话,我觉得第一它需要聚集很多人才,其实我觉得上海一直是一个人才高地,这个我就讲一个我所了解的一个具体的细节。其实最早的就是说这种叫广告公司,本土广告公司,以及最早的音乐人跟音乐唱片公司其实是在广州的,这个可能是20多年前,为什么呢?因为广州广东一带是最早改革开放的所以就会衍生出来帮品牌做营销的广告公司,包括刚刚讲到的音乐行业人才,但是你现在发现其实上海应该是全国从事广告行业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人最多的一个地方,然后创意人才会集中在上海,包括很多global的广告公司都是把大中华区的总部放在上海,上海也有很local的agency。这里面有大量的创意人才,所以我觉得上海市人才高地。第二的话,上海大家都说它叫海纳百川,这个的话其实也可以讲一个小细节,相信大家都知道上海应该是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前段时间还看到一个短片,也是讲所谓喜欢上海的理由,我觉得咖啡其实是个舶来品,但是在上海其实反而变成了大家都会去饮用的一个日常的饮品。其实也说明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包容性的氛围,它可以让各个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都能够聚在这里,这样的话我觉得才有一个创作的繁荣。所以这是我看到的两点,一个是人才高地,一个是它的海纳百川的氛围,所以也很荣幸在这个城市发展跟打拼。

杨振 Tony是的,就像吴畏老师提到的,上海市全世界咖啡馆密度最高的城市,然后咖啡馆也是跟文化跟思想跟创意紧密结合的,所以我相信密度最高的城市里面一定会有机会诞生非常繁荣的创作者经济。然后同时我觉得上海也是一个辐射全球的机会,因为其实我自己在看上海市政府报告的时候,他其实第一条就写了一定要坚持全球视野,全球化的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就像我们今天晚上这个议题,所以也是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一起来聊聊全球视野下的创作者经济。可能今天是一个起点,但是也是在一个有意思的起点上,当然很多创新的模式大家还在探讨,还在摸索,也有一批伙伴已经开始实战,通过实战去拿的成果。所以特别感谢今天来参与直播活动的几位伙伴,其实我刚才注意到也9点多了,不知觉间已经聊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所以也期待今天我们把这一场直播作为在上海探讨全球创作者经济的一个起点。后续我相信也会跟大家跟更多,不管是entrepreneurs企业家还是creators 创作者,还是说investors投资人来做更多的共创和交流,ECI为什么是ECI其实也就是想把这三种人放到一起entrepreneurs,creators和investors在一起来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所以再次感谢各位伙伴的时间,今天我们差不多这场云端的对话到这里,让干货有湿度,让专业有温度,期待跟伙伴们不断的分享创新的有意义的议题。这是我们今晚的直播,谢谢大家,谢谢各位线上的朋友们,期待跟大家随时再聚!

image.png

联系我们

image.p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