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行动商学云熊启明:人才培养理念(中)| 在战斗中培养战斗能力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2年06月30日 10:58

导语:

图片

熊启明

校长EMBA《企业大学》主讲导师

畅销书《人才池》作者

曾任职香格里拉集团,英国邦臣集团

培养人才,首先培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被培养者获取知识吗?什么样的培养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能使被培养者具备上战场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需要提升被培训者的思维能力,让其通过实践获取真知,并在工作中实现举一反三。我认为人才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战斗中培养战斗能力。接下来,我将结合近期入企咨询的经验,分享几点个人体会。

01课堂教不了所有能力,实践性认知才是根本

大部分时候,学员听导师的课,听得很“爽”,可是,能力是否真的有所提升呢? 课堂中有学员赞许道:“老师,您的课讲得太有道理了,我们平时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您今天讲到我们心里去了,我们都觉得收获特别大。”说实话这不是我期待的赞许,我通常要向他们多提几个问题:

您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感受这么深?

您是之前没有认识到,还是没有做到?

对照老师讲的,您觉得您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您觉得还有哪些是需要反思的?

回答常常含糊其辞。企业培养人才,通常是在课堂上输出知识,希望通过培训或学习,提升学员的能力。 从逻辑上,学员通过该过程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但实际上,能力是否被真正提升,取决于学员个体的正确认知。学员需要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实现个性化的理解,并总结梳理出自身的能力路径,然后当某项事件再次发生时,他不仅能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能用更完美地方式去处理该事件,这样才算真正的获得了某项能力。 而如果这项认知能力脱离实践,没有产生主体的反思和质疑,就只会是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而不能发挥实际效用。某企业商学院院长分享,2017年年初,他们举行了一期“铁血精英班”(分公司储备总经理特训营),受训学员都是全国各地层层选拔的精英骨干。通过各方面测试,能力相差无几。培训以半军事化教学模式进行,为期10天,邀请了很多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管大咖或某领域专家导师授课,10天下来,学员们都反馈非常好,收获满满,但项目结束才一年多,他就感觉到这一批铁血精英,一点都不铁血了。不仅2018年公司整体业绩下滑,就连想拓展分公司,都找不到能真正独挡一面的人才!他找我咨询,想了解这其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我想通过下面的图来解答:能力路径:愚(不知)→知(知道)→行(行动)→果(结果)→反(反思)→质疑(新的问题) 再厉害的老师也只是认知的引发思考者和实践指导者。学员在老师的辅导下获得能力的过程,是学员通过自我认知提升并能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脱离了实际场景的思考和实战反思,知识只是知识,是大道理,不是真正赋予学员能力,培训的成果也就是网络上广泛流传的那句话:“听过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真正有效的培训,是学员能在老师传授知识后,不断反思、实践总结、质疑出新问题并探讨出新方案的一整套深入内化的过程。只有这样,学员才有可能真正具备了解决某项问题的能力。02经验型方法论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唯有再实践认证!11月底,我在跟一家连锁企业商学院执行院长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现有的培训形式除了偶尔组织大型的集训,大部分还是各事业部和业务板块组织一些标杆经验分享、技术交流工作坊等。院长反馈说,刚开始这种形式产生的效果还不错,但后来参加的人就越来越少,反馈也一般,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结合他的描述,细问了几个深层的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分享和交流是有计划性的吗?

不是,临时安排

这些分享会整理出方法论了吗?

没有刻意整理,主要是分享经验,刚开始有效

同一个话题或技术点,会组织多次不同人分享吗?

基本不会,所以现在都不知道让他们分享什么

我们常说:标杆经验分享=标准,是标杆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沉淀,不能绝对等同于处理类似事情的方法论。毕竟经验是对过去的总结,对指导未来的实践有借鉴意义,但不可当作唯一解决方式。 真正有效的“标杆经验分享”是通过标杆经验总结出方法论,由方法论总结出事物规律,而这个规律才具有普世性,给人的成长提供参考路径。随着实践的继续,方法论也在不断被认证、被迭代,而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对人才的能力提升发挥作用。

图片

实践型方法论路径

人生经历 - 经验沉淀 - 方法论沉淀(循环往复)

03战斗中培养战斗力,能力才会螺旋式上升最近拜读了《先学半个华为》一书,在人才培育方面,书中任正非任总的一段话,令我兴奋: “华为没有什么不一样,还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华为的管理没有秘密,完全可以复制,任何人都可以学。华为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依靠,更没有什么资源,唯有努力工作才可能获得机会,除了比别人少喝点咖啡,多干点活以外,华为与其他企业相比,没有什么长处!华为人才都是战斗中培养出的战斗能力!” 读完这本书,我对华为更加钦佩。除了为华为奋斗的土壤、奋斗的方向、奋斗的源泉与奋斗的基础,更为华为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持续自我批判”。 保教护航,才能让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始终支持战略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分配! 华为培养人才,始终坚持“将军是打出来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唯有在战斗中,才能培养战斗力”。战斗能力提升“721模型”(工作实践>辅导反馈>课堂培训)▼ 总结企业人才培养,需赋予的关键能力还是实践应战能力。无论是从选拔到培养,还是从培养到委以重任,必须始终坚守“战斗中来-战斗中去-战斗中检验-战斗中胜任”的培育理念!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每家企业都应该优先从成功的团队中选拔苗子,把合适的人请上车,运用企业商学院,以实战为中心,从多体系,各种维度对苗子进行培育。让对的人能开车,把不对的人请下车,严格培育后,再回到战场检验,通过压担子鞭策实现苗子成长,从而完成从“秀才”到“将军”的人才培养过程!近期课程预告熊启明老师【人才倍增】可识别二维码预约咨询课程详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