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精神疾病诊疗难题,公立医院如何用模式创新解答?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3年03月02日 09:16

导语:

“姐,我研究生考试过线了,考了全校第一”。

这是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微脉健康管家伤药(花名)最近收到的一则短信。

这则短信来自她的患者朱恬,有长期抑郁病史,失眠、焦虑一度严重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三年来,朱恬已经换了三家医院、六个主治医生,目前她认为自己仍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药物和咨询师。“如果我的思维、意识不能改变的话,药只能抑制,不会治愈”。长期的治疗过程似乎让她身心俱疲。

在精神疾病领域,目前主要的干预手段是药物治疗。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存在试药周期长、药物不良反应多、疗效不明显等特点。这也导致了患者依从性低、频繁更换医生的情况发生。

在接触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后,朱恬的情况得到改观——在首诊后,主治医生陈夫银及微脉个案管理团队根据她的病情,为其配备了一位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咨询师。与以往不同,这次,不论主治医师还是咨询师都持续、深入地介入治疗过程,甚至每天都有线上“查房医生”随访她的日常情况、药物反应。

一个月后,朱恬到医院复诊,“当时我就觉得她状态比第一次来好多了,很开心她走出了困境”,伤药笑着说。

微脉健康管家在陪同患者复诊

补齐医疗资源,公立医院携手各方做患者精细化管理

精神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且近年来逐渐有在青少年群体高发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治疗模式主要集中于专科医院隔离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回到家庭后却由于家属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及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的问题,易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加重疾患,由此导致精神障碍病患者难以回归社会。

相关报告指出,要改变现阶段集中于医院机构化的治疗方式,一方面需要转变治疗地点,精神疾病护理不应该在与社会隔离的机构中进行,而应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医疗服务,简单来说就是“以医院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另一方面需转变治疗模式,应由精神病医生、护理专家、心理专家、专业理疗师等组成多学科团队,让患者可以在疾病限制下仍能够过上满意、充满希望和回报社会的生活。

但目前,由于医生缺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实现这一愿景还面临不少困难。

在居家场景中,家庭成员需要负担患者照护,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成本,同时加剧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也往往因其欠缺专业医疗护理知识,难以负担患者的康复服务。

在医院场景中,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相关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本身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根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精神病医院的数量为2098家。城市内设有900家,农村设有1198家。在单个城市中屈指可数的精神病医院的床位,本身难以满足如阿兹海默症伴发的精神障碍等患者的诉求,床位往往人满为患,更遑论其他病患。

如何应对和解决患者在精神疾病诊疗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引入社会资源已经被证实为一条可执行的路径。

事实上,山东、湖北、湖南等地的公立医院,已经与一家名为“微脉”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企业合作开展创新的心理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针对心理疾病长治疗周期特点,微脉用“互联网+精神疾病全病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让患者居家也能享受到公立医院提供的诊疗和专业的咨询服务。

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MDT模式守护患者健康

微脉研究人员表示,对于大多数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组合比两者其一更有效。

在精神健康资源更为丰富的大型医院,都采用“多学科团队”的干预模式(也就是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简称为MDT),实现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步进行,避免了传统诊疗模式下患者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不同步”或“不通气”的情况出现。

但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的人才缺口巨大,当下心理咨询行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特别是那些通过速成培训上岗的心理从业人员,扰乱了市场,这也让MDT模式施行受阻。

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师因缺乏专业能力,导致来访者咨询后更“受伤”的案例并不鲜见。长沙的袁夏就是“受害者”之一,去年确诊抑郁焦虑症的她想通过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负性认知。几次谈话下来,袁满对这个行业充满质疑,“感觉对方挺不专业的,代入了很多个人情绪,会用个人意志评价我或我故事里的人”。

怎么为患者匹配专业、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微脉依据MDT模式,与多家公立医院合作,为患者提供“家庭心理医生”服务,创造性地为每位患者配备公立医院专家医生、资深心理咨询师、健康管家、个案管理师等多角色协同的治疗团队。关键点在于,专家会全程为患者提供团队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这当然也包括咨询师的专业能力。

事实上,像袁夏这种具有高度自救意识的患者并不多。更多人会因为病耻感、药物副作用大等原因选择私自停药、中断咨询。而在微脉的服务体系下,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改善。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病程管理模式可通过训练精神疾病患者药物管理能力、改善自知力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性,同时改善患者长期疗效,超过 90% 的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全病程管理模式解决或改善。

这一结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患者在没有被管理的时候,两次线下面诊的时间可以相隔数月,现在我们给患者制定系统的治疗计划,保证他们每月都可以进行二到四次的心理咨询或面诊,这样能提高治疗的连续性和医患之间的粘性”,微脉健康管家野苘(花名)告诉我们。

这种粘性,就是降低信任成本、提高医疗效率的关键。

在微脉与公立医院合作的全病程管理模式下,患者将接受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全方位心理治疗服务。在心理干预、情绪管理、用药提醒、音视频在线咨询等方面提供连续、个性化履约。专家医生为患者首诊后,个案管理师会协同专家为患者定制周期性管理处方,督促患者定期按照管理处方进行院外随访、心理交流、合理用药甚至是适当锻炼;标准化的心理评测量表推送也让医生可以快速掌握患者病情动态,提供了准确的诊疗依据。此外,微脉根据多年的互联网技术沉淀,为医患打造线上诊疗渠道,很好地将“MDT团队”里的每一个角色串联起来,灵活、联动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

去年以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科,像朱恬这样接受管理式医疗健康服务的患者,超过650人次。陈夫银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连续性的诊疗方式与传统‘片段式’的方式相比,对于提升精神类疾病的诊疗效果有一定帮助,“见证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工作的获得感也更多了”。

据微脉心理业务负责人李思特介绍,目前微脉已与多家医院开展合作,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团队咨询使用率超过95%,服务复购率约为40%,接近90%的患者认为“互联网+全病程管理的”模式对自己有效。

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属于早期发展阶段,与西方欧美等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基础的社会认知还未建立,总体上没有一套贯通医院和个人的体系。这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倡导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的应有之义。抑郁症防治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好的模式创新,既能为医院带来管理成效的提升,也会更快捷、广泛地送达更深入、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引领行业发展,造福医患双方。

注:应受访者要求,朱恬、袁夏皆为化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