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癌外科临床研究被Int J Surg接收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3年06月08日 10:09

导语:

原发性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HCC)是目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前列。手术切除是HCC的主要根治性手段,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40-60%。尽管如此,在接受根治性切除后仍有高达50-70%的HCC患者会发生复发,成为严重制约HCC手术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大部分HCC复发发生在术后2年内,即早期复发,往往被认为是初始HCC残留的微小病灶生长所致。了解HCC术后复发、尤其是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复发病灶并采取相应治疗,对提高HC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目前,血清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HCC的早期筛查、诊断、预后评估以及复发监测。其中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公认的且在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HCC血清标志物。然而,AFP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不十分理想,诊断效能有限,对于无论分期的所有HCC的敏感度不足70%。此外,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PIVKA-II,也称为异常凝血酶原,DCP)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HCC血清标志物,其敏感度优于AFP,对于所有HCC的敏感度可达到80%左右。因此,PIVKA-II已被中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国内已有近半数的三甲医院的检验科已常规开展PIVKA-II的血清学检测。然而,少有研究比较并评估AFP和PIVKA-II对可切除HCC和术后早期复发性HCC的诊断效能,并且两者的术前水平对HCC术后早期复发是否具有相关性,亦未见报道。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杨田教授团队全面分析了AFP和PIVKA-II在可切除性HCC和早期复发性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了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该项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外科学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IF: 13.40)。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医学中心Timothy Pawlik教授、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院士对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关键性指导和支持。

沈锋教授、杨田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肝癌外科的临床研究,通过多中心的HCC队列开展了一系列真实世界研究,旨在提高肝癌外科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可切除性HCC和早期复发性HCC的诊断能力方面,AFP和PIVKA-II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从而进一步弥补传统单一血清标志物AFP的诊断效能不足的缺陷。与AFP相比,PIVKA-II对可切除性HCC(78.4% vs. 66.3%)和早期复发性HCC(76.5% vs. 60.4%)均表现出更高的阳性诊断率(即诊断敏感度)。此外,研究还证实,术前PIVKA-II阳性是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HR为2.384)。

总之,本项研究对AFP及PIVKA-II这两种目前临床上常规应用的HCC血清标志物,在可切除性HCC和早期复发性HCC中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索,有助于提高可切除性HCC以及早期复发性HCC的检出率,弥补常规HCC筛查方式超声检查的诊断能力有限的不足,对患者进行长期预后分层和术后个体化监测和治疗方案制定,体现了肝癌早筛、早诊、早治以及精准化治疗的医学理念,为肝癌的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提供了更多切实可行的真实世界证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