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2023年中国公众泌尿健康调研报告》解读:中国公众泌尿健康现状与科学防治措施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3年06月16日 11:06

导语:

6.16泌尿健康日,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科带头人郭应禄教授联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社、泌尿领域多位专家以及桂林三金药业,于2014年共同发起设立。泌尿健康日旨在引起公众对泌尿健康的关注与重视,科普泌尿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全民泌尿健康意识和科学防治水平。

2023年6月16日,是泌尿健康日十周年,桂林三金携手春雨医生开展泌尿健康关爱行动,共同公布《2023年中国公众泌尿健康调研报告》,呼吁中国公众重视泌尿健康,培养正确就医用药观念。



本文将从问题症状、原因分析和预防治疗三个角度为大家深入解读《2023年中国公众泌尿健康调研报告》,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泌尿疾病,获取更多泌尿健康知识。

问题症状

泌尿健康问题是否还是很多人羞于表达的“泌”密?首先,我们要正确认知泌尿系统及常见病症表现。

作为人体的“下水道”,泌尿系统要功能是生成和排出尿液、排泄代谢终产物,起到调节水、盐代谢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1]与其他疾病类型相比,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并且大部分是受感染而发病,也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极其容易复发,难以治愈。根据具体发病器官,可分为膀胱疾病、肾疾病、尿道疾病,较为常见的有泌尿系统的感染和结石、膀胱炎、尿道炎,女性主要疾病有阴道炎、盆腔炎等,男性主要疾病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主要症状有尿短赤、尿淋沥、尿涩痛和无痛性血尿。

据在线问诊平台春雨医生统计,2020-2022年间有关泌尿健康问题的问诊量连年上涨,尿路感染在外科问诊量占比37.18%。其中,高达84.2%的人表示在过去半年中曾被泌尿症状或者疾病困扰过。有哪些原因容易诱发泌尿健康问题,我们接着来一探究竟。

原因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男女在泌尿问题上的困扰比例相近,而30-44岁的中青年群体更容易受到泌尿问题的困扰。他们普遍是“工薪一族”,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睡眠不稳定、精神疲劳等症状,日积月累会对泌尿系统形成破坏作用。



从生活习惯分析,这些人存在“喝水少”、“久坐”、“熬夜”等共同特征。其中,“久坐不动”是危害泌尿健康的“头号元凶”。专家认为久坐不动不利于泌尿健康,女性久坐会让外阴处于潮湿闷热的状态,导致泌尿系统周围细菌增生和繁殖速度加快;而男性久坐会压迫前列腺部位,造成排泄不畅等问题,容易诱发前列腺病变。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对泌尿健康的认知较为模糊,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泌尿系统出现了问题。甚至有人因此产生心理负担,把小症状拖成大毛病,很多患者朋友出现了尿短赤、尿淋沥、尿涩痛等症状,或者表现出的症状并不激烈,认为自身病症不算严重,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会逐渐演变成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最终还有可能出现慢性肾衰竭,甚至是尿毒症,给社交、工作、学业、婚姻生活等带来极大困扰。



预防治疗

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久坐不动、压力大、喝水少、爱吃辛辣、饮食不规律等现代年轻人生活不良习惯正在成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几大元凶。想要预防泌尿系统疾病,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增强免疫力,每天饮用充足的水,避免过度饮酒和过度的咖啡因摄入。另外,避免憋尿,每次排尿后务必将残余尿液排完;穿棉质、透气的内裤;避免长时间保持坐的姿势,尽力忌掉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注意身体卫生,经常清洗身体部位,但不要过度清洗阴道;补充益生菌等。

而面对泌尿系统疾病症状,也有越来越多人积极寻求医生帮助,调研报告显示,综合了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等优势的胶囊和片剂药物更受欢迎。西医治疗以抑制和杀灭细菌、增强抵抗力为主要治法,使用抗生素予以治疗,这种方法针对性强、见效快;中医药具有内治和外治兼备、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的优势,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而在中成药中,桂林三金·三金片作为泌尿健康领域中成药,也是患者偏好选择中排名很靠前的产品,约70%的人都表示听说过或使用过。由于泌尿系统疾病病因复杂且易反复,未来可将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针对性较强的特点相结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泌尿健康是我们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的《2023年中国公众泌尿健康调研报告》为大家呈现了更真实、更科学的数据,也提供了防治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让我们一起积极关注泌尿健康,保护身体健康,“尿路不适,别硬扛”!



———————————————

1陈文财,谭利华,李玲. 我国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中药专利信息分析[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21,18(7):44-49. DOI:10.3969/j.issn.1672-6081.2021.07.006.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