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核桃编程:揭秘编程教育下的学习方法,助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3年12月12日 10:22

导语: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一个孩子学习上有没有潜力,不是看他有没有“学会“,而要看他是不是”会学“,学会了只是暂时的,会学了才是永恒的,孩子只有“会学”,才有可能获取无限的知识和技能。

当下,随着教育理念和意识的转变,家长愈发关注启蒙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结合,积极地寻找科学学习方法,让孩子不仅仅只是“学会”,而是“会学”。

少儿编程的学习作为近些年备受瞩目的科学素养“开门能力”,帮助孩子养成“会学”的能力,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深度思考和创造性能力都有促进作用,老师不应只强调“效果外化”,让家长马上看到学习成果,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方法和过程,将编程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内化”,帮助学生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核桃编程为例,我们在深入机构调查中发现,孩子学习编程后,往往学习能力会更强,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更优异。那么,编程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呢?

编程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找到“会学”的学习方法

编程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人工智能发展下的产物,作为一门当代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新兴学科,其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场景,全都在发生变化。

就拿学习模式为例,以往的传统学习模式,以“灌输式学习”为主,老师通过直播课、教科书、课堂讲解为主,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而现代学习要打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壁垒,不仅包括知识理论学习,更涵盖了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关注以学生为主的重要性,注重课堂之外的学习,更加看重“会学”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有配套的实操课程,强调实操学习体验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动手操作,在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实操课程也包含一些独立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去参加课程活动,通过团体协作等形式,动手操作完成一个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动手实操,也是掌握编程技能、锻炼思维的有效学习路径。在核桃编程我们可以看到,编程课程非常注重实操,它把传统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实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会学”能力,也帮助学生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此前芝加哥大学与德保罗大学的科研人员联合进行的一项关于探讨实践操作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完操作任务后,操作者的正确率达到了惊人的74.5%,而担任观察者的同伴仅有52.2%的正确率。

这一实验证明亲身实践操作对于获取额外信息和提升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为日后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认知基础。

同时,在实验之外,芝加哥大学也在教育实践中对比了直播课和实操项目的效果。起初,他们采用传统的直播课形式,老师通过抽象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然而通过一学期的观察,他们发现学生在课上仅能掌握约10%的知识,而90%的学习成果来自于课下的实际项目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纷纷反馈,课上的理论知识虽然有了解,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发生在课下的实际项目操作中。

编程实操,助力思维发展的有效学习路径

核桃科技创始人曾鹏轩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学到的东西是远超过听课的,实践教学就是在边学边做中不断验证,这不仅有助于强化记忆,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编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实际动手的技能,还加强他们在实际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生被要求编写一个简单的循环程序,打印1到10的所有偶数,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循环的概念,还需要亲自动手编写代码,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当他们发现代码中的错误或者调整循环条件时,立即看到打印结果的变化,形成了实际的反馈。

谈及实操课程的另一个重要性,曾鹏轩认为,实操课程是助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体验的过程中,手和脑之间是需要互相配合的,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当此类操作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反馈路径,思维就会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手和脑之间建立了联系。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代码,而这每一次调试和修改都是实际操作和思维的协同作用,这种实操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循环结构的原理。

因材施教 培养独立思考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曾鹏轩表示,编程教育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因材施教,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水平,为其量身定制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实操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的一刀切教学模式。

从课堂反馈来看,编程的实操学习反馈是正反馈内容,在曾鹏轩看来,编程的实操学习,所有负反馈都是跟机器发生的,不会涉及第三者,机器报错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个负反馈,只会觉得是在调试代码。但最终当学生产生作品成果时,得到的都是正反馈的内容。而且实操的反馈链路很短,会在短时间内给用户带来强烈的正反馈,对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很大,能够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老师通过考试和题目去给学生反馈,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负反馈。

另外,“实操课程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懂不懂这件事,产生比较强烈和直观的感受,并且多次训练之后它会形成一种习惯。”曾鹏轩说道。

比如,学生在编写计算机程序代码时,可以根据实时的反馈机制快速辨别代码的准确性,也可以通过根据机器提示报错,不断修改,促进自己深层次的学习。然而,若涉及数学物理等学科,评估学习成果则通常依赖于定期考试,导致反馈的时效性变低,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马上确认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点,也错过了及时纠正错误和加强理解的机会。

因此,与传统学科在这一方面存在的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对比,实操课程的正向反馈对编程教育的学习有着积极影响,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由此形成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实操课程的学习,掌握编程技能,养成创新思维能力的习惯,共同营造一个更具创新性、更贴近实际需求的良性编程学习生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