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打生长激素真的会引起糖尿病吗?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4年01月29日 09:40

导语:

生长激素,是孩子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激素之一,同时也是可以帮助一些矮小患儿改善身高的治疗药物。而在生长激素的临床使用中,一些患儿家长在孩子复查抽血时发现血糖升高了,不免担心孩子会不会发展为糖尿病。究竟打生长激素和糖尿病之间有何关联?家长们又该如何应对?在解释生长激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时,我们要从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入手。

1型糖尿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遗传因素或部分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了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使得体内抗体“把好人当做坏人”攻击自身胰岛细胞,导致生产胰岛素“工厂”遭到了破坏,胰岛素生产不出来,无法有效降低血糖而引起的。

而2型糖尿病则大多是由于肥胖等因素引起了胰岛素抵抗,这种状态下,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降低,使得胰岛素降血糖的效率下降,于是身体的胰岛素“工厂”就不得不超负荷运转生产更多胰岛素,久而久之,胰岛素“工厂”就会逐渐损坏、崩溃。

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无论从发病机制上看还是从国内外多个大数据的分析汇总来看,生长激素都不会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对2型糖尿病而言,也没有证据表明使用生长激素会导致其发生,但对于一些本就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孩子,比如肥胖、有遗传家族史等,理论上打生长激素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但临床实践中这种几率依然很低。

生长激素不仅能让儿童长高,还具有改善身体代谢的诸多功能,比如它可以促进燃烧脂肪、增加肌肉、缩小腰围、增加骨密度等。人体本来通过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当我们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后,促进了燃烧脂肪供能,体内就可能出现一些多余的葡萄糖,于是引起了血糖短暂升高。但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等疾病与发生糖尿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因使用生长激素而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其实较少见。临床上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一大部分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矮小的患者,这些患者在科学使用生长激素进行完全替代治疗,即“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情况下,是基本不会出现血糖升高现象的。还有一部分患者,如特发性矮小等,他们由于疾病的原因,身体对生长激素不够敏感,治疗时可能需要使用相对高一些的剂量才能促进身高增长,这类患者使用生长激素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血糖高于基础状态,而人体具有自主调节功能。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这些“多余”的葡萄糖所引起的血糖升高在人体自身调节后会在短期内恢复正常,不需要任何干预。而对于一些肥胖的患者可能需要科学监测血糖,谨慎对待。但总体而言,从大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上看,一般生长激素替代治疗不会额外增加糖尿病风险。

对于一些肥胖的孩子,他们本就有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或已经处于向糖尿病的转化进程之中,当他们需要使用相对高剂量的生长激素改善身高时,由于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使得他们体内的胰岛素“不够用了”,无法及时靠自身调节让升高的血糖回到正常。肥胖儿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减重等干预,很多患者的血糖升高问题也是可以得到改善。至于是否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需要权衡风险与获。一般不建议肥胖儿童生长激素治疗,应该注意GH治疗的适应证。

此外,尽管孩子成年后不会再长高,但生长激素依然对人体十分重要。长期缺乏生长激素的患者如不使用生长激素,会因为代谢异常而出现脂肪肝,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如肝肺、肝心、肝肾综合征等严重疾病。所以,本身就有糖尿病高风险的生长激素缺乏患者也需要在“使用生长激素的益处”与“可能影响血糖的风险”之间做好权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