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需求大却用户少?滴滴缺席的顺风车市场怎么了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      2019-03-04

导语:2月22日,哈啰出行宣布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顺风车业务。据哈啰官方发布,去年12月底便开启顺风车主招募计划,20天注册车主突破百万。

沉寂许久的顺风车市场,有了新的动静。

2月22日,哈啰出行宣布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顺风车业务。据哈啰官方发布,去年12月底便开启顺风车主招募计划,20天注册车主突破百万。

刚刚过去的春运,成了哈啰在顺风车领域的首次试验场。公开资料显示,1月底哈啰在22城上线顺风车业务,截至目前,累积发布订单量超700万。嘀嗒出行也在近日发布了春运数据。

在昔日业内“老大哥”滴滴缺席顺风车的情况下,新晋的哈啰和老玩家嘀嗒似乎都不甘让出这片市场。但能否取代滴滴、在监管下保证安全,做出差异化,尚需时间验证。

现状:

活跃用户少、司机利润低的尴尬

上线一个多月,即有700万订单,但哈罗与此前滴滴的体量相比,仍有巨大差距。据滴滴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3000万人,注册乘客1.6亿人,日均订单200万单。

基数小,车主和乘客的顺路匹配也就更少。“注册了司机,结果没接到单;准备当乘客,结果没有找到车接单。”这句看似玩笑,却是许多哈啰顺风车用户们的真实感受。

得知哈啰在全国上线,安野(化名)第一时间注册成为车主。但上线4天后,他一单都没接到。“我是属于比较‘佛系’的,心情好就拉一单,但这个人也太少了。”安野人在山东,几天没拉到单的情况,让他以为是“城市小,人不多”的缘故。

直到有次他上网看到有深圳的车主也在吐槽,“连续三天下单,没有一次发现有人”,他才发觉可能是普遍现象。在此前,安野也在滴滴拉过顺风车,几乎没遇过拉不到人的情况。

记者也尝试用哈啰顺风车下单,在上午10点等待1个多小时后,发现仍是无人接单的情况。界面显示有10位顺路司机,但时间都没有和记者订单相吻合。记者也尝试向这些顺路司机发出邀约,但无人应答。

记者体验哈啰顺风车界面。

像安野这种情况是没有乘客,但有接到单的司机,同样有顾虑。

小秦在拉完一单后,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必须要绝对顺路,不然挣的钱还不够油费。价格成了不少车主吐槽的“最大问题”。

小秦说,在司机端看来,如果利润太低,司机就没有积极性再去接单。“有些乘客还要求顺风车像专车一样,有时还要司机绕路,那就更亏了。”

而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嘀嗒平台。

十月(化名)是资深顺风车用户,但自从滴滴关闭该业务后,她转而选择嘀嗒,可是使用频次却远不如以前。“不是我不想用,而是没什么人接单。”十月说,有一次自己等了很长时间才有人接单,来者是老两口,刚接上她就说“姑娘要不是看你半天没人接单,我们真不想接。给的少还不够我油钱。”

而据《电脑报》2月28日报道,记者在体验哈罗顺风车过程中,刷新3次都无人接单,原本14.6元的订单加价10元最后才有人接单。接单后又因为平台拨号不畅、定位不准,出现绕路等问题。

有车主和乘客提到,用户少、体验差都是影响大家选择的一个方面,此外,顺风车此前饱受诟病的“安全问题”也是大家顾虑的问题。

十月表示,自从顺风车出事后,身边很多姑娘再用时,都习惯性地上车开始共享位置。尽管在安全性上,各平台都有不同的安全保障,但十月觉得还是不完全放心,“很多保障都是事后才一键报警,真有事就晚了。如果事前就能对司机有一定审核最好了。”

针对用户提到订单不多、挣的钱还不够油费等情况,哈啰出行回复红星新闻,目前哈啰顺风车仍处于起步的阶段,新业务会有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

市场:

需求大、平台成本低,仍是“必争之地”

司机少,乘客也少。但顺风车真的没有市场吗?

2018年春运期间,滴滴顺风车数据显示,运送3067万人次,相当于同期民航运力的46.9%。等同于增开了45913列8节动车组和170388架波音737飞机。

滴滴顺风车2018年春运数据。来源滴滴官方

而运送人次方面,该数据更是2017年的3.62倍。

不光是分担客运压力。此前滴滴发布的自查通报中称,顺风车上线3年来,出行次数达10亿次以上。侧面也显示了顺风车贡献的价值。

“通勤和跨城应该是顺风车最大意义所在。”小焕此前是滴滴顺风车车主,对他来说,上班路途遥远,找个人分担油费是他开顺风车最大动力。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教授朱巍也认同顺风车存在的价值。他告诉红星新闻,顺风车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也是智慧城市出行的新模式,能够缓解交通压力,一定是有存在意义的。“比如很多住在燕郊的人要进京上班,如果一个人有车拉顺风车的话,就能解决几家上下班的问题。”

朱巍认为,顺风车是刚需有市场,加之上线成本低,所以会不断有平台想要尝试来做。

顺风车的司机、车辆都是社会资源,平台通常只需提供信息匹配服务,然后从每笔订单中抽取佣金,几乎没有什么成本。

据AI财经社报道,顺风车业务在2017年为滴滴带来8亿利润,尽管官方并未承认该数据,但许多人依旧认为顺风车是滴滴的主要利润来源。

滴滴一直占据着该业务最大的市场份额,2015年易观报告中就提到,顺风车前三强是滴滴、嘀嗒和天天用车。前两者合并占据市场份额高达87%。

2018年4月,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曾透露,其顺风车的月活达300万,是除滴滴之外的第二大出行平台。自滴滴顺风车下线后,很多司机从滴滴转投过来。

据官方资料显示,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9月,前身为嘀嗒拼车,主营业务包括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大块。

但2017年开通出租车业务前,其拼车业务积累了相当大的用户量。据其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嘀嗒拼车用户总数超7000万,车主总数1200万,覆盖全国359个城市。顺风车可以算是嘀嗒的主营业务。

折戟在顺风车业务上的滴滴也未必会轻易放弃这块“蛋糕”。

此前在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中,多位投资人均表示顺风车业务体现了滴滴在出行业务上全覆盖的战略,且顺风车的低价让滴滴在与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平台的竞争中有优势,分析滴滴不会放弃顺风车业务。

去年9月,在蚂蚁金服注资20亿后,哈罗单车正式升级为“哈啰出行”,试水打车业务。3个月后,哈啰便开始招募顺风车车主。背后也少不了阿里系的支持。

顺风车之于哈啰则是“必争之地”。哈啰出行回复红星新闻,顺风车是共享出行的典型业态,符合公司业务发展理念。哈啰定位于“大出行”,即满足用户短、中、长途的出行需求。

挑战:

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顺风车市场是“必争之地”,但却并不是那么好挣。尤其是在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顺风车无限期下线,嘀嗒和后来上线的哈罗顺风车在产品安全模式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把好安全关,是争夺市场份额之前,各平台首先要交出的答卷。

滴滴顺风车事件后,嘀嗒APP悄然下线“结伴”频道,在其官网也增加了诸如全面背调、人脸识别、7×24小时客服等安全举措。

而哈啰则选择背靠阿里,利用支付宝实名认证及其信任体系做背书。此前哈啰顺风车业务负责人江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哈啰顺风车的产品定位是纯粹的合乘撮合交易平台,完全摒弃社交的概念。同时哈啰应该是行业内首家全面做到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都有实名认证的。

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顺风车案件的发生,企业方面要承担责任,相关部门需要出台各种措施来加以改进。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顺风车出现了安全事件,就将它一棍子打死。”

蔡继明还建议,交通部与企业密切沟通,加快推进业务整改,在筑牢安全技术和制度防线的基础上,尽快上线顺风车业务,更好满足公众上下班及春运返程返乡的高峰出行需求。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教授朱巍看来,平台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升其安全,比如一键呼救、信息安全等。特别是对司机信息掌握程度。一旦出现问题,平台能否第一时间对其追踪,同时平台能否有先行赔付的责任,包括商业保险等。

“以前大家的关注在于出了问题如何补救,但重点应该在未雨绸缪。”朱巍解释,在车主注册前,对车、人是否匹配,车主有无犯罪记录、违法违章行为都可以事先做好审核。“对于顺风车来讲,需要有门槛,不过门槛也不可能太高,但至少前期的严查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任何企业也不敢保证100%不出事,不是所有风险都能做到100%防控。但至少企业要尽到该尽的责任。”朱巍说。

虽然如此,市场对顺风车平台在安全上的期待,丝毫没有降低。而除了安全保障外,用户体验同样是个市场的另一大诉求。

顺风车车主小焕对用户体验尤为执着。他说自己在滴滴之后,也尝试了多个顺风车平台,但一直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

他尝试过嘀嗒,但又觉得其APP使用起来不如滴滴方便;他也想过注册哈啰,但注册之前询问客服具体扣费标准,得到的答案是必须先成为车主完成订单后才能看到。令他好感备降。

但这不代表他不需要顺风车。“毕竟油钱那么贵,上班又远。还是会继续拉顺风车。”只是小焕认为,在众多平台都上线顺风车业务后,自己肯定会有所对比,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再长期用。

目前,滴滴顺风车回归时间仍未定,嘀嗒和哈啰虽有所行动,目前在争夺市场上略显乏力。但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如何在之前的惨痛教训下,重新激活市场并分得蛋糕,各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