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云计算混战 青云科技混合云闯出一片天

来源:网络    作者:      2020年09月11日 12:08

导语:

云计算知易行难,有些技术代价,必须扎实付出,所谓绕路而行,看似捷径但必留后患。云计算又是知难行易,有些权威真理,此后也可能被证明是伪命题,放下本位的商业利益,才能洞悉市场规律稳步前行。

"看不懂"的青云QingCloud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成熟状态,已经恰到好处,实现“物+物”、“人+物”更大范围的互联和智能,将成为“数字化转型2.0”的核心特征。由此,云计算正在从局促的数据中心场景,进入“云+网+边+端”的全域场景,从狭义云计算演变为广义云计算,而支撑上述变化,则需要青云QingCloud的全维云平台,其中混合云也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青云QingCloud(qingcloud.com)为何形成此判断?有些时候,我们真不一定理解青云QingCloud。此公司成立8年,经常有些决策令人“看不懂”。2013年,青云QingCloud公有云平台正式上线商用,数月之后开始涉足企业私有云市场。但这不是策略上的摇摆,也不是迫于业绩压力的市场变现,而是看到了云计算在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上的潜力。

2017年之后,有人说青云QingCloud进入技术“偏执期”,每年推出十数款产品,其中还涉及泛云计算范畴的技术投资。但现在看来,“偏执期”推出的产品,已经成为青云QingCloud的“百宝箱”。

上述即是“看不懂”的青云QingCloud,但现在他终于揭晓答案,青云QingCloud CTO甘泉,详细阐述了每一次技术决策背后的原因:“云计算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而只有通过不同维度洞悉市场,才能具备全维云计算能力,才能支撑不同环境、不同路径中的数字化转型。”



青云QingCloud CTO甘泉

“经典”在于同根同源  

如何理解不同维度的云计算?其实,回顾青云QingCloud的研发时间表,更有利于看懂这家公司。成立之初,青云QingCloud集中精力于交付经典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其打磨形成计算、存储、网络,以及安全、运维、监控等云计算核心功能,推出AppCenter和Region服务,并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资源秒级响应、按秒计费的云服务商,以及全球首家将SDN商用的云服务商。

不仅如此,另有一项技术决策,也奠定了青云QingCloud全维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而忽视此环节的很多巨头云计算公司,至今尚未完全弥合技术缺陷。青云QingCloud是国内最早布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服务商,其在2013年提供公有云服务,2014年即开始涉足企业私有云市场,两项业务的推出时间仅相差数月。其中技术根基就是得益于,青云QingCloud是全球首家“同根同源”云服务商,其私有云的技术架构完全来自于公有云,两者采用同一套架构、同一套代码。

公有云和私有云更像伪命题  

当然,同根同源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也使青云QingCloud顺理成章地,具备了混合云交付能力,而此时市场对混合云的价值,还未完全获得认知。2010年,AWS 公司CTO Werner Vogels曾说:“私有云是一个伪命题”,其意在强调“天下一云”,即公有云可满足企业用户的一切应用诉求。

但在过去两年中,美国三大公有云厂商,AWS、微软Azure、谷歌都分别推出了混合云解决方案。可以看出,没有单一的形态可满足企业的复杂需求,多云、混合云成为必然的选择。

反观此阶段青云QingCloud的表现,已经相当成熟。2014年,青云QingCloud即开始交付统一架构的混合云。其中的技术难度,既包括通过SDN、SD-WAN,打通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之间的连接,也要避免“一云两制”,即如何以同一套架构、同一套代码、同一运维模式,将公有云、私有云和托管云无缝连接,实现同样的应用体验。

也就是说,青云QingCloud一直以原生混合云服务于企业客户,其混合云不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简单拼接组合,而是收放自如的“混”然天成。用户端的节点数量既可无限扩展(节点数量可超过公有云)、也可以最小规模交付(可交付3个节点,甚至更少)。

产品“爆炸期”的青云QingCloud  

“但克服应用差异,仍需要付出巨大的技术代价。”青云QingCloud运营副总裁林源说。

何为“技术代价”?在外界看来,此阶段的青云QingCloud进入了产品“爆炸期”,开始密集发布产品,但表象背后是其在实现技术解耦,将核心功能从公有云中剥离,变为可独立交付的产品。

例如QingStor软件定义存储、KubeSphere容器平台、青立方Qing3超融合系统、QingCloud桌面云、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Anybox企业云盘等产品,均是在此阶段发布。上述产品既可联合组成解决方案,又是彼此解耦,可任意组合独立交付,符合用户对私有云的定制化需求。

同时,青云QingCloud还推出光格网络SD-WAN。如果说,同处一个数据中心的公有云和托管云,可以依靠SDN技术打通,异地恋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则需要依靠SD-WAN技术联接。对此研发方向,甚至投资人也曾经不理解,但现在其价值正在显现。“联接才是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基础,没有时空界限,才能没有体验缝隙。”黄允松说。

青云QingCloud 的混合云  

此前,青云QingCloud实现了纵向全栈云计算能力,以及公私混托一体化的横向全态云计算能力。

而在全维云计算阶段,青云QingCloud将云计算衍生出第三个维度。通过物联网平台和边缘计算,将全栈和全态云计算能力,从数据中心延伸至边缘端和用户端,实现云、网、边、端的全域计算能力。

正因为具备此能力,青云QingCloud可同时支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不同形态。当然,此阶段的混合云,也已经升级为超级混合云。青云QingCloud的超级混合云既可联接“云、网、边、端”,将云计算能力从“中心”延伸到“边缘”,也可帮助混合云从“以资源为核心”,走向“以业务应用服务为核心”。

以青云QingCloud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和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作为支撑,用户只需要进行一次开发,业务应用即可在多云环境中,实现部署、运行、管理,乃至调度。同时,不管用户以公有云、私有云、容器云,甚至虚拟化为云化起点,也都可由超级混合云进行支撑。

上述即是青云QingCloud的全维云计算,以及混合云,而对此转变,林源最后说:“青云QingCloud具有丰富的企业客户服务经验,但没有一家企业的IT环境完全一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和终点也都不同,而青云QingCloud要做的是为企业客户提供不同路径云化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走向胜利的终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