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和合期货:豆粕区间价格震荡,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严重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0年09月22日 17:10

导语:

近期,CBOT大豆市场在2020年美国大豆增产预期得到美国农业部确认后不跌反涨,既有“利空出尽即利多”的空头压力释放,也有来自中国大量采购缓解美豆库存所提供的支撑。国内豆粕市场高度依赖进口大豆,美豆上涨带动大豆进口成本上升,国内豆粕市场跟随美豆震荡回升,但随着大量美国过剩库存转向中国,国内进口大豆市场宽松的供应前景又成为阻碍豆粕价格反弹的压力。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2000年,美国大豆占全球总产量的42.7%,巴西及阿根廷大豆产量总和占全球产量的38.3%。随着南美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张,美国大豆产量所占的份额逐渐下降,2018年占比为34.6%,巴西及阿根廷大豆产量总和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上升至48.1%。

作为农产品,大豆的商品属性较强,金融属性相对较弱,周期性主要来自于天气灾害。据了解,每次美豆价格上涨都是因为天气出现问题。例如,2012年,拉尼娜气候造成南美40年不遇的干旱,北美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美豆价格从年初涨至9月北美大豆收割前夕,上涨幅度和时间均是近10年来之最。随后,9月北美降雨缓解了干旱,大豆优良率上调;10月USDA将大豆单产由9月的35.3蒲式耳/英亩上调至37.8蒲式耳/英亩,最终美豆实际减产只有200万吨,远低于预期的1200万吨,至此美豆进入漫长的熊市。

在熊市中,美豆价格也经历了几次反弹。2013年,先是阿根廷洪水导致大豆减产200万吨,又是夏季美豆遭遇干旱,9月单产下调,引发美豆价格一轮上涨,随着干旱逐渐缓解,单产不断上调,价格反弹结束。2014年,南美干旱,大豆实际减产大于预期,引发一轮不小的反弹。2015年夏季,市场炒作北美干旱,大豆价格上涨。

进入今年9月以后,大豆到港出现了边际下滑,油厂压榨压力减弱,而从近期情况来看,恢复动力还是相对明显,主观交易目标需求同比增速在10%以上,四季度国内豆粕大概率进入去库周期,豆粕基差底部获支撑。

由于上半年中国对巴西大豆的大量采购以及近期对美豆的活跃购买,油厂大豆港口库存高达760万吨,压榨量持续维持在200万吨以上,沿海豆粕库存也开始累积至120万吨的超高水平。沿海大豆和豆粕库存合计为880万吨,给近期的采购需求带来压力,部分油厂亦有胀库现象出现,短期内企业大豆采购表现相对谨慎。

从豆粕提货量来看,5月中旬开始豆粕周度提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疫情好转后补库愿望提高,叠加生猪产能恢复和夏季水产需求提高,豆粕提货量较2—4月大幅提高。然而从采购压榨和需求的对比上综合来看,尽管需求一直在走高,但无论大豆还是豆粕库存却仍有累积迹象,这将给豆粕价格上涨带来影响。

现阶段国产大豆市场处于秋黄不接状态,供需双方多持观望态度,造成产区各地现货报价较为混乱,成交低迷,市场代表性较低。政策性大豆持续向市场投放,各方参与积极性下降。

因此,在和合期货看来,随着新豆上市时间愈发临近,流拍现象或将持续发生,在需求未能改善的背景下,东北主产区大豆供大于求的格局将继续打压市场信心。另外在宏观经济层面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化往往会引发资金异动,增加豆粕价格波动率,需注意防范突发事件对价格的影响。

2020年,是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的重要一年,东北主产区在高额种植补贴及大豆种植收益高企的刺激下,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为稳产和增产奠定基础。目前东北主产区大豆长势良好,9月20日左右新豆即将上市,新豆丰产前景十分乐观。因此,在市场缺少早霜等突发炒作题材的情况下,新豆产量压力推动价格震荡回落的概率较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