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十篇深度报告,迅速了解中国 AI 产业

来源:    作者:发现报告      2022年03月30日 17:01

导语:从1950年图灵测试提出,到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再到2021年DeepMind团队开源AlphaFold2数据集,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解决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

从1950年图灵测试提出,到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再到2021年DeepMind团队开源AlphaFold2数据集,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解决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

image001.jpg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幻想,AI 已经跃升到了现实,世界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发展的重塑时期。

作为全球各国新科技热点的人工智能,在我国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报告酱整理了几篇相关报告,一起去看看AI 为什么那么火?

一、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增长

AI 发展历经 60 余年,当前正处于第三次发展浪潮之中。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是全球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更是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层面,给予行业的发展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image003.jpgimage004.jpg

得益于长期的政策利好,我国的AI 研究水平稳步上升。根据TortoiseIntelligence 发布的AI 指数,对世界各国人工智能进行排名,综合来看,我国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单项指标中,发展指标和政府策略指标更是位居首位。

image006.jpg

现阶段,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已逐步从AI 技术融合赋能各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向效率化、工业化生产的成熟阶段演进。

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核心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AI 芯片、知识图谱、脑机接口等领域开始逐步突破。

伴随AI 的场景应用不断丰富深化,以开放平台为载体,与 5G、物联网、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集成融合,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产品和服务(即AIaaS)。

人工智能与 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并列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关键支撑,赋能传统行业完成智能化转型。

image008.jpg

同时,也得益于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国内AI 创业企业营收已达一定规模,开始密集进入资本化阶段。

据艾瑞咨询预测,2021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 1998 亿元,2026 年AI 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超过 6000 亿元,带动产业规模预计为 21077 亿元。

image010.jpg

未来市场约 30%-45%是AI 创业企业占据,外围赛道切换而来的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公司、大数据公司、信息技术服务公司、通信设备公司以及个别科研院所将切分其余市场。

二、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并向社会各个领域加速渗透,这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也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展望未来趋势,将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 可信人工智能成为当前AI 产业技术发展与产业应用中的“必答题”。

以中国、美国、欧盟为代表的AI 产业领头羊均把确保AI 安全、可靠、可控、可信放在了AI 伦理和治理的核心位置,发展可信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

除科技巨头们在可信人工智能上的投入外,在AI 商业化上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挑战,也是发展可信人工智能的关键驱动因素,可信人工智能也将成为 AI 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image011.jpg

2)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演进,商业化路径将逐渐清晰。

2021 年是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爆发之年,相比于传统的AI 解决方案,大模型不需要针对不同场景研制层出不穷的场景模型,不需要从头开始训练,极大地节约了AI 应用成本。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大模型的研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各家厂商也纷纷入局加码,但大模型实际落地应用面临诸多卡点,未来或呈现大小模型云-边-端协同发展模式。

image013.jpg

3) 人工智能基础层价值将持续凸显。

开发一项人工智能模型并上线应离不开数据、算法、算力三大基础层的支撑。未来人工智能的产业方向将不仅局限于上层的应用开发,而且会愈发重视基础层的地位与价值。

image015.jpg

4) 低/零代码开发,AI 落地千行百业。

继AI 民主化之后,AI 工程化走入大众视野,旨在提升从算力、数据、模型到上层应用的普惠性、兼容性、敏捷性、经济性和高效性,打通AI 全链路管理能力,助力AI 企业实现落地赋能与商业变现的双赢。

未来随着AI 技术能力的突破与厂商在垂类业务逻辑的沉淀积累,低/零代码 AI 开发平台将赋能适用在更多行业及细分场景,让 AI 应用真正迈入“零门槛”开发时代。

image017.jpg

三、三类企业或终将同台竞技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浪潮中,入局者众多,目前行业内的参与方主要分为三类:

1)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等AI 四小龙, 它们以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见长,创始人均具有深厚的前沿技术背景;

2) 向AI 技术方向升级的传统硬件厂商,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主要为客户提供软硬一体的综合智能解决方案;

3) 互联网科技巨头,如字节跳动、百度等,基于既有业务不断夯实的算法能力,并逐渐将该能力拓展至新的应用场景。

image019.jpg

三类公司在算法、数据、客户资源三个维度上有各自的优劣势:

1) 互联网巨头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的能力最为全面,本身具有较强的算法能力,又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并且大多公司已经具有国民认知度,品牌效应显著。

但是互联网巨头多数有自身业务基本盘,目前公司更多是将人工智能作为底层支撑进行布局,而不完全是独立业务线,未来可能面临资源分配问题。

2) AI 创业企业的优势在于具有突出的技术研发能力,且多数以自研框架为主,在一些特定场景会体现出算法能力的优势。

不足在于公司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行业与客户的积累,销售渠道布局相对薄弱, 可能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

3) 传统硬件厂商在特定场景中有多年的业务积累,具有成熟的销售渠道与更强的客户拓展能力,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理解更深。

相对弱势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算法能力上,需要一定时间追赶AI 算法公司。

目前人工智能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驱动力来自于传统场景的渗透率提升,及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与增长。

在行业增长的背景下,安信证券认为三类公司各凭资源禀赋从不同方向切入,在一段时间内都将充分受益于行业增长红利,并逐渐在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景定位与角色定位,去构建自身竞争壁垒。

从长期来看,行业增长逐步放缓,三类公司或终将走向竞争,体现在客户资源的竞争或价值链的利益分配上,竞争格局有望更加清晰。

参考报告

【东吴证券】AI 行业深度报告:下游场景迭代创新,产业链轮动机遇涌现

【安信证券】三类人工智能企业或终将同台竞技

【西南证券】人工智能行业专题(一):“寒冬”or“拂晓”,捕捉AI 企业上市潮机

【申万宏源】AI 全行业赋能系列深度研究之五:领军路径分歧:更大的模型还是更低的成本?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发展态势报告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行业:AI 框架发展白皮书(2022 年)

【艾瑞咨询】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升级探索:2021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IV)

【德勤】科技行业:AI 案例精选

【IDC】科技行业: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格局演进

image022.jpgimage024.jp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