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情人节掀浪漫经济热潮 恒昌锚定新消费黄金赛道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2年02月15日 16:01

导语:

春节还未走远,情人节又接踵而至。虽然春节期间的“买买买”掏空了不少人的钱包,但是情人节浪漫的氛围依然使得情侣们过节兴致大增。在情人节期间,各大商家摩拳擦掌,从鲜花到餐饮,从礼品到出游,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各种营销方式花样翻新,大展“掘金”技能,形成了火热的浪漫经济。对此,恒昌宏观经济研究室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消费正日益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以90/00后为代表的群体,正成为拉动中国GDP的新生力量,加速新消费时代的来临。

在情人节、七夕节、520等情侣型节日里,鲜花和大餐往往是首选的浪漫环节,此时精心挑选的礼物更是必不可少。艾媒咨询曾进行市场调研,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自身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影响下,消费者在情侣型节日的送礼意愿均超过50%,反映出消费者在此类节日较高的送礼需求,同时情侣型节日礼物的价格一般处于中高端水平,因此这也成为浪漫经济每年所关注的重点。业内人士预测,今年情人节期间的消费将迎来春节后的一个小高峰,进一步带动第一季度的消费市场热度。

在礼物选购方面,近两年还呈现出新的趋势,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小众化。相关电商平台大数据显示,当下的年轻消费者表现出不同的礼品偏好,更追求个性化、定制化。例如:化妆品、饰品、玩偶,甚至是电动牙刷都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定制的方法除了传统的刻名服务,还能提供专属配色、专属包装等更加多元化的特殊服务。不少国货新品还推出了情人节限定款,迎合了消费者独一无二的消费需求。此外,完备的电商平台也为消费者选购礼物提供了巨大的便捷性,有效提高了送礼的频次,不断扩张着浪漫经济的市场规模。

其实,浪漫经济的热潮背后,是近年来中国新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新群体、新需求、新模式的不断涌现。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驱动了新消费人群崛起和新消费理念盛行。一方面,90/00后消费群体正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主力军。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90/00后人口规模达3.4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时代,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多元的价值观,丰富的兴趣圈层,同时对本土品牌的接受程度较高,愿意为产品的设计和特色支付溢价。另一方面,中国人均GDP从2019年开始,已迈过一万美元门槛,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已经提升到较高的程度,开始追求品质化、个性化和性价比。

从供给端来看,科技进步正在重塑中国的消费产业链,带来产品创新迭代加快,对传统消费形态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以情人节的礼物定制为例,其背后展现的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升级战略的成功。生产高效、产业链齐全的中国制造业,从传统的“规模化生产”向“小批量生产”“个性定制”“柔性生产”演变,这些升级为新品牌、新产品提供了完整的全产业链,赋予其低成本、高品质的优势。高效的制造与供应链使企业生产模式灵活度更高,满足了新品类快速迭代的要求,也契合了新消费群体表达个性、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恒昌宏观经济研究室表示,在消费升级浪潮下,新消费必将成为引领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力量。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消费内需潜力仍未充分释放。现在,年轻一代的创业者具备更强的审美能力,同时在产品的功能、材料和工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技艺创新,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胃口,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十四五”规划扶持政策逐步落地,本土消费品牌有望冲破发展桎梏,强势崛起,新消费这一黄金赛道也将成为未来价值投资的重要发力点。

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在其发布的《新消费时代引领国货崛起》中也指出,中国消费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断提升,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伴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增质扩容、文化自信和吸引力的增强、Z世代消费群体的迅速崛起,以及科技创新带来新消费场景等特征的涌现,兼具高品质、高颜值、个性化、性价比的新国货品牌也在迅速崛起。特别是疫情期间,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消费业态呈现出强有力的增长动能,助力国货品牌更快速地洞察消费者需求,加强个性化定制的产品输出,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见微知著,浪漫经济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正迎来自己的“消费一代”。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来说,年轻人的消费潜力,是时代赋予的红利,带来了市场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谁更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谁就能占领市场,而要满足新需求,离不开产业的提质升级,与此同时,企业和商家还需要主动拥抱年轻人,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认识新市场,赢得新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恒昌也将立足新经济发展周期,聚焦新经济业态,把握产业最新航向,帮助广大投资者打开资产配置视野,锚定新消费黄金赛道。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