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维他奶专注植物营养 助你开启健康生活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2年08月04日 14:04

导语:

大豆营养成分丰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食物和饮品富含优质的蛋白质,一直以来都备受消费者的喜爱。选用黄金种植带的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为主要原料的维他奶更是成为了当下年轻人健康生活的爱用之一。下面,我们将从大豆出发,深入了解维他奶的营养!

大豆历史悠久,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食物

大豆是我国的特产植物,栽培历史已有4600余年。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就已将它列为五谷之一。目前,大豆是世界上少见的高蛋白质作物[1],而且含量是所有植物性食物中的最高。科学家Glenna J. Hughes在2011年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2]结果显示:大豆蛋白是最优质的植物蛋白,可替代肉类、鸡蛋和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大豆蛋白也可提供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以满足儿童和成人的生长和修复需求。

此外,大豆中的微量元素很丰富,能与谷类和其他豆类形成营养互补。根据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显示:大豆中铁的含量为15.7mg,是大米的15倍,坚果的4倍;大豆中的锌、镁、钾、钙含量均为植物性食物中最高。同时,大豆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均高于谷类以及其他豆类,是B族维生素良好的膳食来源[3]。经常食用由大豆制成的食品,能及时补充优质蛋白质及其他微量元素,为强健体魄,维持人体的免疫机能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

由大豆演化的食品被各国膳食指南力荐

各国出台的膳食指南中,大豆都被列入重点推荐食用的物质之一。

《澳大利亚膳食指南(2013)》称,食用大豆食品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建议可用强化钙的豆奶作为牛奶的替代品[5]。

美国地区膳食指南建议,也选择了大豆作为蛋白质食物,并且推荐将强化豆奶作为牛奶替代品饮用。

中国,居民蔬菜摄入量逐渐下降,水果、大豆、奶类摄入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居民增加蔬菜水果、奶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最好每天摄入大豆和坚果25-35g为宜。大豆可演化成豆腐、豆浆、豆腐干、素食等食物, 就早餐而言,豆奶是搭配主食最佳的饮品[4]。

相比牛奶,豆奶独具自身优势

豆奶和牛奶同有一个“奶”字,其营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分别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质。相比动物蛋白,大豆蛋白具有很多自身优势:

植物蛋白在增肌方面的作用与乳清蛋白同样效果;植物蛋白能够带来饱腹感,控制热量的摄入;

此外,有研究发现吃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以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而降低中风、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6]。《美国医学会杂志》最近的一项分析指出“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尤其是加工过的红肉,可能会带来实质性的健康益处”。

与牛奶相比,豆奶不含胆固醇,其饱和脂肪酸也低于牛奶,因此很多国家的膳食指南已推荐强化豆奶为牛奶的合适替代品。

在原料选择方面,维他奶严格甄选“中国黄金大豆种植区”的非转基因大豆,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营养含量。同时,维他奶还有多种维生素b、0胆固醇等优点,帮助身体轻松吸收营养。还等什么,快准备好维他奶开启健康生活吧!

注释:

[1]大豆的历史来源于《科技与生活》期刊》-大豆营养成分及功效研究

[2] Hughes, G. J., et al. 2011 Protein digestibility-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s (PDCAAS) for soy protein isolates and concentrate: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J Agric Food Chem. 3.154; 2.857; 2.912; 3.107. 59(23):12707-12.

[3]大豆微量元素的相关描述来源于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

[4]建议居民增加蔬菜水果、奶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来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5] 美国、澳大利亚对大豆的相关推荐来源于《美国饮食指南2015-2020》、《澳大利亚膳食指南(2013)》

[6] Wang Y, Jones P J H, Ausman L M, et al. Soy protein reduces triglyceride levels and triglyceride fatty acid fractional synthesis rate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subjects[J]. Atherosclerosis, 2004, 173(2): 269-275.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