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先声药业自主研发和深度合作研发双轮驱动,商业化能力优势凸显

来源:网络    作者:      2020年09月18日 12:02

导语:

众所周知,一个新药研发往往需要12-15年来完成,而研发成本平均超过10亿美元。漫长的研发跨度,除了耗费时间外,还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来确保研发顺利。除非新药顺利上市,否则医药公司则需要独自承担前期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正是秉持“让患者早日用上更有效药物”的初心,先声药业于2020年6月10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得益于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发布的上市新规:允许未有收益或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名称中标注“B”,如“康方生物-B”)。因此近两年来,大批生物制药公司能成功在港股上市。此举在缓解医药公司研发压力的同时,有助于对已有适用症的药物,不断提高疗效和安全性,逐渐过渡到治疗领域新的作用机制,从而能够解决新的治疗定位和诉求。而先声药业也正在为港股上市而努力。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放缓。但是,相比其他地区,中国内地和香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小。在新经济企业扎堆赴港上市、中概股回归二次上市的推动下,2020年上半年香港市场IPO活动依旧火热。

据普华永道最新报告,2020上半年,香港总共有64家新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到8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2%,主要受惠于有2家过百亿港元大型中概股到香港二次上市。

从行业分布来看,今年上半年,港股IPO主要集中在医疗和生物科技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9月15日,今年上半年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含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共有14家,其中10家已成功登陆港交所,1家已通过上市聆讯,另外3家仍在处理中。以下为公司名单:



一、上半年6只已上市生物科技股

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按上市时间先后,它们分别是诺诚健华-B,康方生物-B,沛嘉医疗-B,开拓药业-B,康基医疗和海吉亚医疗。



从募资额来看,开拓药业(09939.HK)以17.48亿港元的募资额垫底,其余5只生物医药股的首发募资净额均超过20亿港元。其中,康基医疗以29.5亿港元的首发募资净额成为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募资王。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这6只生物医药股均实现“开门红”,其中康基医疗(09997.HK)涨幅最为明显,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超98%。

从它们上市前的财务状况来看,除了康基医疗外,另外5家生物科技公司在上市前均出现过亏损,其中诺诚健华、开拓药业-B、康方生物-B和沛嘉医疗-B在报告期内一直未产生产品收益,长期处于巨亏。其中,2018-2019年,沛嘉医疗-B两年合计亏损超6亿元。诺诚健华-B近三年亏损超30亿元。

这些亏损的生物制药公司能成功在港股上市要得益于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发布上市新规,允许未有收益或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

二、下半年4只已上市生物科技股



欧康维视生物(01477.HK)是一家中国眼科医药平台公司,致力于识别、开发和商业化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的眼科疗法。7月10正式上市买买,全球发售约1.06亿股(香港发售约1059.3万股,国际发售约9533.7万股),最高发售价为每股股份14.66港元。财务方面,欧康维视生物于2018年未产生收益,2019年公司收益为19万元;2018年和2019年公司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分别为2.09亿元及13.25亿元。

永泰生物(06978.HK)是中国最早期注册成立的专业细胞免疫治疗企业,称其见证并亲身参与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产业从无到有的全部过程,而永泰生物是目前领域内唯一一家拥有在中国获准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实体瘤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公司。永泰生物于7月10日上市买卖,全球发行1亿股。财务方面,永泰生物目前并未盈利,2018年亏损3488.8万元,2019年亏损扩大至1.09亿元。

海普瑞(09989.HK)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海普瑞是全球最大的肝素API供应商,占据40.7%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是中国最大合全球第三大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生产商和销售商,占据6.5%的全球市场份额。海普瑞于7月8日上市买卖,全球发售股份约2.2亿股、发行价区间为18.4元。据悉,2017-2019年,海普瑞营收分别为28.28亿元、47.99亿元和46.12亿元;2017-2019年,海普瑞的年内利润分别为2.4亿元、6.2亿元及10.4亿元。

泰格医药(03347.HK)主营为医药产品研发提供I至IV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注册申报等临床研究服务业务。于2020年8月7日上市买买,发行1.07亿股,发行价100元。财务方面,2017-2019年,泰格医药收入分别为16.83亿元、23亿元及28.03亿元;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94亿元、6.55亿元及9.75亿元。

三、下半年排队中企业



嘉和生物药业:前身是欣润(上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最早的投资方是外资背景的惠生集团。公司专注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研发和商业化,产品涵盖全球十款畅销药物中的五款。公司目前尚无获准用于商业销售的产品,也未自产品销售中产生任何收益。截至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人民币2.88亿元及人民币5.23亿元。公司的经营亏损基本上都来自研发开支、行政开支及融资成本。

荣昌生物制药:是一家正在进入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产品线主打三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核心候选药物,分别开发用于治疗自身免疫、肿瘤科和眼科疾病,包括主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泰它西普(RC18),治疗常见癌症的Disitamabvedotin(RC48)和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RC28。截止目前,荣昌生物尚无任何产品获批准进行商业销售,亦未产生任何产品销售收益。于往绩记录期,荣昌生物并无盈利及产生经营亏损。于2018年全年度、2019年全年度及截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荣昌生物的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69亿元、人民币4.30亿元及人民币9969万元。

现代中药集团:于2001年由国有企业转为有限公司。公司透过生产本身药品(补肾填精丸、气血双补丸、山玫胶囊、金匮肾气丸、心安胶囊、加味逍遥丸及护肝片)产生收益。现代中药集团所有产品以品牌“御室”销售。2017财年及2018财年,公司的收益分别约为1.06亿元及1.74亿元,而公司的纯利分别约为2590万元及4820万元。

四、下半年值得期待的港股医药板块新股

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一直是港股打新的热门选择,但由于这类型公司还没有药品上市,公司没有实现营业收入,因此想要对此类型公司进行估值是非常复杂的。表中拟上市的几家生物医药公司中,嘉和生物药业,荣昌生物制药均为“带B”企业。

在不带B的企业中,先声药业值得重点关注,作为一家本土知名的药企,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先声药业在研发管线、商业能力、现金流上都不乏亮点,作为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港股医药板块新股,需要特别进行介绍。

先声药业:专注于肿瘤疾病(包括细胞治疗领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站在了医药市场潜力大、增长快的赛道上。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研发管线:三大领域,近50个创新药在研

针对不同领域,先声药业具有丰富的上市产品和在研产品管线做支撑,创新药是先声药业的核心产品,具有竞争小并享有市场专卖期和更有优势的定价权,而其仿制药同样以高壁垒仿制药和首仿药为主要开发方向。截至最终实际可行日期,先声药业拥有近50中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创新产品,以及多个仿制药产品。2019年,其一类创新药收入占比达到32.9%。

上市产品方面,先声药业肿瘤产品组合由五种产品组成,包括四种主要产品:恩度、捷佰舒、捷佰立及中人氟安,值得一提的是,恩度是中国第一个抗血管靶向药,是国内外唯一获准销售的内皮抑制素;其抗肿瘤药捷佰舒在中国奈达铂医药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33.7%。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产品组合由3种产品组成,其主要产品之一的必存,按照2019年销售收入计是最畅销的依达拉奉药物品牌,市场份额达到36.8%。

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其产品组合由4种产品组成,包括两种主要产品艾得辛及英太青。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艾拉莫德药物——创新药艾得辛,此外还有其他领域的产品如心血管疾病的舒夫坦、瑞舒伐他汀等。

另外,招股书中显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是先声药业历经十三年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创新药,有望成为近5年来全球唯一获批销售的脑卒中新药,预期将于2020年下半年获批上市,而脑卒中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病因,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

新药上市必将刺激其业绩加速,而这还将依靠其强大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能力,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覆盖。

2)商业能力:“研发+生产+商业化”优势凸显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先声药业研发部门共有699人,其中292人拥有硕士学历,113人拥有博士学历,同时在江苏南京、上海和波士顿建立了三个研发中心,并获得批准建立了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达到14.2%。

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先声药业还十分注重合作研发,实现积极自主研发和深度合作研发的双轮驱动。公司积极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成功与多家国内外先进的制药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了在中国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产品生产方面,先声药业目前拥有五个药品生产基地,均通过中国GMP认证,包括江苏南京一处、海南省两处、山东烟台一处和安徽芜湖一处,这些基地拥有21条生产线,可生产生物药和包括注射剂、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植入剂、凝胶剂、吸入粉雾剂在内的不同类型的小分子药品,以及5个原料药生产车间,部分车间通过欧盟GMP认证或美国FDA检查。

另外,公司在建的生物药生产基地,将用于生产管线中抗体和其它生物药制剂。同时还计划新建一个生产基地,以支持产品管线中细胞治疗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

商业化能力则更进一步展示了先声药业的竞争优势所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2,600名销售和营销人员,遍布中国31省市自治区,覆盖全国约1,900家三级医院,约17,000家其他医院和医疗机构,以及超过200家大型全国性或区域性连锁药店。

在商业化能力的推动之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先声药业共有超过20各产品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超过10各产品录入共计40多个政府机构或权威专业学会发布的指南和路径。

3)现金流:营收利润加速提升,费用支出持续优化

先声药业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该企业内部生产的药品,少部分收入来自于销售第三方药品及向其他制药公司提供推广服务。在市场份额、产品和团队优势的加持之下,近几年先声药业的业绩突飞猛进。

2017年至2019年,其总收入由人民币38.68亿元增加至人民币50.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1%,净利润由2017年的人民币3.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10.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9.2%。

期内毛利分别为人民币32.82亿元、37.43亿元及41.4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4.8%、82.9%及 82.4%,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药品的毛利率2018年及2019年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85.5%及84.9%。



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的变化。2017年至2019年,先声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12亿、4.47亿和7.16亿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分别为5.5%、9.9%及14.2%,而同期营销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1.6亿、22.2亿和20.2亿元,营销费用占销售收入比分别为55.7%、49.2%和40.0%,营销费用比大幅降低,因此其净利润也有明显提升。

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之下,随着规模化、商业化优势凸显,加之新产品不断上市,先声药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将进一步加速,值得长期关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