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湘潭特色槟榔产业演变: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现代化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20年09月21日 11:36

导语:


槟榔作为一种传统地域性食品,来源于海南,兴盛于湘潭。湘潭人不种植槟榔,但是食用槟榔已有大约400年的历史。湘潭人对槟榔始终如一的喜爱,使得湘潭逐步成为槟榔产业的主要加工基地,且从地方传统食品的单一产业,发展成了门类齐全、就业人数众多的产业“洼地”,槟榔加工产业已然成为了湘潭的一张特色“名片”。

纵观湘潭槟榔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呈现出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生产,从零散加工点到规模化、标准化的清晰发展路径。湘潭槟榔加工业从初期以家庭制作为主,后期逐步出现作坊式小店从事槟榔制作和买卖,并在20世纪90年代从家庭作坊走向现代化生产,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销售以及管理模式逐渐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湘潭市专门售卖槟榔的作坊式店面约100家;20世纪80年代,湘潭槟榔加工门店飞跃发展至4000余家(户),年加工销售槟榔700多吨,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1993年后,湘潭槟榔产业进入腾飞阶段,在质量、品种、包装、销售和市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1998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达50多亿元。2017年,湘潭从事食用槟榔加工的规模企业30余家,年产量20余万吨,就业人员近30万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湘潭槟榔产业已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前期的采摘、烘烤,到加工、包装、添加剂制造、物流、销售,形成完善闭环。槟榔产业已经成为湘潭地区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产业贡献度高、拉动效应显著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随着槟榔产品品种从单一走向了多口味多元化,从传统的烟果加工发展到现代的青果加工、无卤水槟榔,槟榔加工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助推了市场的扩大和丰富。而市场的壮大也助力了技术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为提高产品品质,湘潭槟榔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技术改造方面,通过加快自动化设备研发,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煮籽、发制、包装工序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切籽、点卤等劳动密集型工序自动化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同时,产品技术创新也在提速,各企业都组建了检测实验室,配备有专业技术人员,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重点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在新产品研发,添加剂使用,微生物控制,槟榔纤维软化,返卤、返白现象的改良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有的已取得初步成效。

槟榔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在湘潭风生水起,如食品塑料包装印刷、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机械等行业的生产、研发、销售等,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早在2017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就提出:“打造中国槟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强槟榔产业,确保槟榔产业销售收入三年后实现300亿元,五年后实现500亿元的目标。”伴随着湘潭槟榔产业的发展升级,这一目标也正在逐步走向现实。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