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基于miRNA的液体活检技术有望实现“一管血测胃癌”

来源:北国网    作者:      2020-01-09

导语:

 日前,以“健康中国行动之健康新机遇”为主题的2019中国大健康论坛在北京人民日报社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与往届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加强了对癌症早诊早治的关注,来自国家多部门的政府领导、众多权威的健康专家纷纷发表了对我国癌症早筛现状的认识和见解。

  来自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的吴咏冬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做了关于我国胃癌防治情况的分享,并就基于miRNA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胃癌早筛应用中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作了十分重要的现场解读。

  【图片说明:吴咏冬教授在2019中国大健康论坛现场分享】

  吴咏冬教授介绍说,胃癌是我国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天大约有1100人被确诊胃癌,每5分钟就有3个人被胃癌夺走生命,并且我国胃癌的患病人群正在不断“年轻化”。

  想要改变我国胃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现状,早诊早治是最有效的方法。“胃癌早期仅限于黏膜层或者黏膜下层,对周围的侵犯很小,通过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5年以上生存率可以达到95%以上;而如果是晚期胃癌,5年以上的生存率则不超过5%。”吴咏冬教授解释说,“在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的基础上进行胃癌早筛,是改善胃癌患者预后、节约国家医疗资源、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最有效途径。”

  虽然早期筛查被证实对胃癌防控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但吴咏冬教授还是遗憾的表示,我国胃癌早筛在临床中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因为早期胃癌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等患者出现症状再去就诊,已经处于中晚期。另一方面,传统的胃镜筛查方式有一定侵入性,患者的体验感差,从临床实际筛查情况来看,老百姓对胃镜的接受程度不是太高。”

  “除了传统的胃镜筛查,还有血清学筛查。” 吴咏冬教授说,“比如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还有胃泌素检测、胃蛋白酶检测等等,这些都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胃癌筛查手段,但总体来说准确性、可靠性还不是很高。”

  “我们希望找到筛查胃癌更有效的方法,什么是有效呢?一个是尽量花费要低。第二是侵入性要小,最好是无痛无创。第三是准确性、可靠性要比较好。”吴咏冬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表示,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癌症早筛的技术革命,尤其是通过血液、尿液、眼泪等体液就可以实现癌症检测的液体早癌技术,更是开启了癌症早筛的新格局。

  【图片说明:吴咏冬教授在2019中国大健康论坛现场分享】

  “具体到胃癌筛查领域,新加坡国立大学微小核酸科研团队研发的miRNA小分子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可以用于有效胃癌早筛的方式。”吴咏冬教授介绍说,miRNA是人体中的一种微小核酸,大约有2500多种,它是细胞主动释放的物质,能管控细胞生长的方向,参与从细胞变化到多种疾病发生的过程。所以,miRNA是一种能高效在早期反映人体内细胞异常状态的标志物。

  研究发现,当恶性肿瘤发生时,某些miRNA的表达量会出现变化,这种变化与肿瘤的发生或发展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检测特定的miRNA组合,可以实现肿瘤的早期发现。

  新加坡国立大学微小核酸科研团队经过大规模人群临床研究,从数千种miRNA中筛选出适合胃癌早筛的12个miRNA的分子肿瘤标志物,其中11个miRNA在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四大分子通路上被证实发挥了关键作用。

  经过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miRNA小分子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用于胃癌筛查的准确度高达87%,相较传统胃癌肿瘤标志物,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泌素17,miRNA小分子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只需要采血就可以完成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更适合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

  “目前, miRNA小分子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获得了新加坡政府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且已经在新加坡开始大范围临床应用。”吴咏冬教授说,“我们希望,这样的技术在临床中越来越完善,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技术能够早日引进到国内,帮助国内数量庞大的胃癌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如果能够实现,将大大降低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帮助越来越多的胃癌病患得到及早救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